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有關于字來源的故事

有關于字來源的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7 18:11:13

峄山碑字解60于

于:“人才”輩出的一場文字好戲!

“于”字是個二合一的字,其來源有兩個,一個是“于”,另外一個是“於”。如果你以為“于”是“於”的簡化字,那就大錯特錯了!

“于”最早見于甲骨文,“於”最早見于金文。《現代漢語詞典》解釋這兩個字時是用“于(於)”一個詞條來解釋,但“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義,“於”除了“同于”外,還有不同于“于”的,譬如表姓時,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

在漫長的文字曆史中,“于”和“於”同走一條陽關道,也各走各的獨木橋。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我們還是分頭說說這兩個字吧。

“于”字的甲骨文字形是

有關于字來源的故事(于字探源)1

有關于字來源的故事(于字探源)2

有關于字來源的故事(于字探源)3

金文字形是

有關于字來源的故事(于字探源)4

有關于字來源的故事(于字探源)5

有關于字來源的故事(于字探源)6

小篆字形是

有關于字來源的故事(于字探源)7

隸書是

有關于字來源的故事(于字探源)8

《說文解字》裡是合并“虧”、“于”來解釋的:“於也。象氣之舒虧。從丂從一。一者,其氣平之也。凡虧之屬皆從虧。”這又多了一樁文字官司!“虧”和“于”是啥關系呢?

如今的“虧”,其繁體字是“虧”,但這兩個字原本不是一個字,“虧”始見于甲骨文,是“于”的異體字。“虧”最早見于《說文解字》,大概是在秦漢之後才出現的。後來人們為了書寫簡便,先是簡化寫法,後來索性直接簡化成“虧”,并被《漢字簡化方案》所采用,這才有了“虧”字。而最早的“虧”字,也被“于”完全替代。這個“虧”字也算是“死而複生”,消失N多年之後又重新走上了文字舞台。

有人根據“于”字甲骨文的第一種字形認為,“于”字是在“幹”旁有一條迂曲之線,是繞着走的意思,“于”應該是“迂”、“纡”的本字,本義為“曲折”。也有人根據“虧”來解釋,認為“于”是象形字,表示氣出受阻而仍越過,本義為“超過”。由“超過”引申為“往”、“去”,後來虛化作介詞、連詞、語氣詞。

《說文解字注》補充解釋“于”:“於者,古文烏(烏)也。”《說文解字》解釋“烏”:“孝鳥也。”《說文解字注》進一步解釋:“孝鳥也,謂其反哺也。小爾雅曰:純黑而反哺者謂之烏,象形。鳥字點睛,烏則不,以純黑故不見其睛也。”

“於者,古文烏也。” “於”字本來是早期“烏”字的不同變體,“烏”即烏鴉。

“烏”的金文字形是

有關于字來源的故事(于字探源)9

有關于字來源的故事(于字探源)10

有關于字來源的故事(于字探源)11

其金文字形大緻可分成兩種寫法,第一、第二種是一個類型,像一隻正在飛行的烏鴉,和“烏”的小篆字形相似。

“烏”的小篆字形是

有關于字來源的故事(于字探源)12

第三種寫法也是從第一種和第二種演變過來的,是省去了表示張口鳴叫的符号和表示眼睛的一點,表示翅膀的三曲畫的上一畫,向上移位為小斜畫,與表頭的弧形相連。從西周時起,上部表喙處的部分筆畫逐漸脫離主體,訛作“人”形。戰國時期,人形之下多出兩裝飾性筆畫。秦漢時期,字形左邊訛作從“方”,就成了後來的“於”字。

“於”的小篆字形是

有關于字來源的故事(于字探源)13

這個“於”最後又和“于”合二為一。

當“烏”變成“於”後,其本義已經消亡,而借作動詞“在”、“存在”、“為”、“相依”、“交往”等,也虛化作介詞、連詞、歎詞等。

從“虧”與“于”,到“於”與“于”,再到“烏”與“於”,文字的演變史是,也算是“人才”輩出,“好戲”連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