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哪種紅肉緻癌高

哪種紅肉緻癌高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9-29 15:14:59

冬天到了,又到了“囤脂肪”的時候,小A最近瘋狂吃肉,豬肉、牛肉、羊肉……每餐無肉不歡,卻完全不吃青菜。朋友小C看了,提醒她:小A,你每天都吃這麼多肉,又不吃青菜,小心身體受不住,我之前就看網上說紅肉緻癌,你可悠着點兒!

哪種紅肉緻癌高(紅肉位列緻癌名單)1

“紅肉緻癌”有科學依據嗎?

紅肉,顧名思義就是紅色的肉,其中富含着血紅素鐵,包括我們日常食用的豬肉、牛肉、羊肉等。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将紅肉劃為2a類緻癌物,明确了其存在的健康風險。

《BMC Medicine》發表了過一項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領導的研究,研究人員們在實驗中發現,紅肉和乳制品中存在的一種糖與血液中抗體發展之間存在直接的分子聯系,而這種抗體會增加癌症的發病幾率。

多數肉食哺乳動物自身會合成一種名為N-羟乙酰神經氨酸(Neu5Gc)的分子,這是一種常見的唾液酸類型的糖。但是人類自身無法合成,隻有在嬰兒時期第一次接觸肉制品時,才會産生抗Neu5Gc抗體。

而飲食中存在的Neu5Gc被攝入人體後,會低水平結合到人體細胞表面,當循環中的抗Neu5Gc抗體在人體組織上不斷遇到含有Neu5Gc的抗原表位,便會誘發慢性炎症刺激癌細胞生長。

也就是說,大量攝入紅肉的人會産生高水平和不同類型的抗體,增加患癌風險,尤其是結直腸癌。

哪種紅肉緻癌高(紅肉位列緻癌名單)2

紅肉攝入過多有健康風險

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過多攝入紅肉,尤其是經過加工的紅肉,比如培根、香腸等,會增加多種疾病的風險。

增加腸道疾病風險:攝入過多紅肉,身體容易發生氧化應激及炎症,美國有研究發現,男性如果每周食用6次紅肉,腸道疾病的患病風險就會增加。

傷腎:新加坡有研究人員對63257名成年華人進行了15.5年的跟蹤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紅肉攝入量多的人群,相比攝入少的人群,患上腎衰竭的風險會增高40%。由此,過多的攝入紅肉,可能會傷腎。

糖尿病:食用過多的紅肉,容易引起胰島素抵抗,使得糖尿病的患病風險增加,而吃白肉可能使這種風險下降。

除此之外,紅肉和其加工制品中含有的飽和脂肪、潛在的緻癌物質如多環芳烴等,都可能會對健康産生不利,會在增加心腦血管疾病、大腸癌、乳腺癌等疾病的風險。

哪種紅肉緻癌高(紅肉位列緻癌名單)3

有人會問,既然紅肉會增加多種疾病的患病風險,那麼是不是完全不能吃了?當然不是,紅肉增加患病風險的前提是過量攝入,适度攝入不但可以規避風險,還具有營養補充的作用。

紅肉中富含蛋白質、鐵、鋅和維生素B12等營養物質,其中富含的血紅素鐵,容易被人體吸收,可預防缺鐵性貧血,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紅肉對人體而言不可或缺。完全不吃紅肉,不符合平衡膳食的原則,哪怕是中老年人,也要攝入一定的肉類。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在制定中老年人膳食指南的時候,都認為應該攝入适量的肉類。

如何健康食用紅肉呢?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周食用紅肉的量應在280-525克内,同時食用适量的魚類,每周的魚類攝入也應當是280-525克。在食用的時候,要分散到每餐中,不要一次性食用。

在肉類的選擇上,應當多吃瘦肉,少吃高脂肪的肥肉,少吃煙熏和腌制肉,因為腌制肉類在制作過程中容易受到多環芳烴類和甲醛等多種有害物質的污染。可以适當攝入動物内髒,其中富含的多種微量元素可補充日常膳食的不足,每月可食用2-3次,每次25克左右。

哪種紅肉緻癌高(紅肉位列緻癌名單)4

另外,在食用肉類的時候,葷素搭配是必須的,新鮮的水果蔬菜,熱量低的同時營養豐富,能促進消化、增進食欲,降低腦卒中、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降低糖尿病、胃腸道癌症等疾病的發病風險。

在各國的膳食指南中,蔬菜水果都是優先推薦攝入的食物種類。幼兒時期的蔬菜每日攝入量推薦為200-300克,水果為100-150克;7歲-11歲的兒童期,蔬菜推薦量為每日300克,水果味150-200克;11歲-18歲的少年期,蔬菜推薦量為400-500克,水果為200-350克;18歲以上的成年人,蔬菜每日推薦量為300-500克,水果為200-350克。每餐吃一把蔬菜,每天吃一個水果,對身體健康很有好處。

其實,無論是什麼食物,吃得太多都對身體不好,懂得适度很重要,在日常飲食中,要講究營養搭配,烹饪方面也要注意一點,可以偶爾一次的放縱,但是天天那麼放縱,身體可就吃不消了。#清風計劃##謠零零計劃##39健康超能團#

參考資料:

[1]《為什麼說吃紅肉緻癌?這回科學家給出了分子證據》.中國生物技術網.2020-10-23

[2]《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5-1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