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自律是一種自由?德國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自由即自律”,是對自由很深層次的诠釋,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為什麼有些人自律是一種自由?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德國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自由即自律”,是對自由很深層次的诠釋。
很顯然,自由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自由。我們每個人都處于一個組織、社團、集體,小到家庭,大到單位或者社會。如果一個人認為他自己是有絕對的自由,那麼他的所謂自由就很大概率會與他所處的環境以及所在的單位産生沖突,而這個人在他要求絕對自由的時候,也就是沖突和糾紛的開始。故而,一個人在過分強調個體自由的同時,就必然會傷害到别人的自由。
為了要在個人自由和群體自由之間找到一個平衡,每個人就必須學會尊重别人的自由。對于一個社會,隻有當絕大多數人的自由得到尊重和保護時,這才是和諧穩定的自由。因而,我們作為個體,隻能追求相對的自由。認清和接受這個現實非常重要,但這還不夠,必須要有一整套的方法,才能最終實現自由。這個方法就是康德所說的自律,就是自我控制。控制自己的欲望、情緒和言行。
自由和自律在表面上看起來是對立的,但它們其實是同根同源、相互依存的。
無法自律的人不可能自由,他的行為是由基本生理驅動的,不是真正的自由。沒有自由的人無需自律,他的行為會被别人來約束和規範。
有趣的是,很多嚴于律己的人,自己享受着極大的思想和行動的自由,但在别人眼裡看起來,他們的生活卻是不自由、無趣、甚至是刻闆的。頗有點“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味道。
康德自己就是自律的榜樣。他的生活規律刻闆到像機器一樣。據說,當地居民都可以用他每天開始散步的時間來調教鐘表。
自律看起來不自由,但它是達成自由的方法。也可以說,因為自律不是他律,其本身就是自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