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地區,廣泛的流傳着關于“胞親堂從”(“從”潮州音讀zong6))的一個傳統劃分:同父母兄弟叫胞兄弟。同一祖父的兄弟稱親兄弟(即叔伯兄弟)。也就是胞兄弟各自的兒子。擁有同一曾祖父的兄弟稱堂兄弟。也就是親兄弟各自兒子之間的稱謂。擁有同一高祖父的兄弟稱從兄弟。也就是堂兄弟各自的兒子。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五世同堂,是屬于一個大家庭成員,也就是五服之間的稱謂。
出五服(九代之内,也就是九族,即第六輩至第九輩,稱一大家族)稱族兄弟。出九族外(同字輩兄弟)就統稱宗兄弟了。
對于這個流傳甚廣并被廣大潮汕民衆所承認的說法,筆者在這裡要提出不同的觀點,經查閱了《辭源》等相關資料和比對了中原内地各地的稱謂,得出了一個結論:親兄弟并不是同一祖父的兄弟(即叔伯兄弟),同一個祖父的兄弟是标準的堂兄弟。
我們來看一下堂兄弟的引證解釋: 同祖的兄弟。 晉人稱同堂兄弟(筆者按:即同一個祖父,共同生活在一個堂屋的兄弟)。 唐時稱堂兄弟。《舊唐書·韋縚傳》:“己未,封堂兄左金吾将軍, 鬱林郡公千裡為成紀郡王。”
清趙翼《陔馀叢考·堂兄弟》:“俗以同祖之兄弟為堂兄弟。”
巴金《秋》二:“還有淑華底堂兄弟覺英、覺群都在這裡。”
國語詞典:稱謂。用以稱伯叔的兒子。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同一個祖父的兄弟是堂兄弟,那潮汕地區流傳的親兄弟又是怎麼回事呢?
《辭源》:“同父母所生者為同胞”,親兄弟不是指堂兄弟。同祖父者稱堂兄弟。“同祖的親屬稱堂。” 堂兄弟又叫做“叔伯兄弟”。親兄弟是指同父異母所生的兄弟。
親兄弟就是先輩為了區分同胞兄弟而設立出來的一個稱謂,即同父異母的兄弟,稱為親兄弟,(在内地,多數地方親兄弟即同父同母兄弟,也叫同胞手足、一母同胞)。
在古代,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原配正室所生成為嫡出,接枝、偏房、赤腳所生稱為庶出。
來到潮汕,既然同父同母用了胞兄弟的稱謂,為了區分同父異母的兄弟,嫡出和庶出的兄弟之間就以親兄弟稱之,以區别一母同胞的胞兄弟。
綜上所述便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同父同母的兄弟叫胞兄弟,同父異母的兄弟叫親兄弟。同一祖父的兄弟稱堂兄弟(即叔伯兄弟)。同一曾祖父的兄弟稱從兄弟。同一高祖父的兄弟稱族兄弟。
再結合潮汕地區很多姓氏族譜裡面的相關記載,共曾祖之兄弟就稱為從兄弟,而不是堂兄弟。
也不知從何時起,“胞親堂從”被誤傳為共父、共祖、共曾祖、共高祖這四層人物關系,而實際上應該是:共父母、同父異母、共祖、共曾祖的人物關系。
橫向的兄弟輩五服即是:己身一服、兄弟二服(這裡的兄弟就包括胞兄弟和親兄弟)、堂兄弟三服、從兄弟四服、族兄弟五服。俗稱“五服内”,以區分族親之間的親疏關系。
潮州大偉
2022年8月15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