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高标準農田玉米增産分析

高标準農田玉米增産分析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5-24 07:31:11

“2022年,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與開魯縣人民政府簽署科技合作協議,共同推進玉米密植滴灌高産關鍵技術等優秀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一年中,開魯縣千畝片示範田平均畝産達1227.58公斤,刷新了東北春玉米區千畝大面積高産紀錄;全縣180餘萬畝玉米,畝均增産約260斤,總增産玉米約4.7億斤。”在2023年2月5日舉行的中國農科院作科所與開魯縣委縣政府科技包縣合作項目座談交流會上,中國農科院作科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介紹,“2023年,作科所将繼續推進‘科技包縣’的支撐模式,并輻射推廣,更好發揮農業科技對農業提質增效的支撐作用。”

高标準農田玉米增産分析(科技包縣新模式)1

2月5日,内蒙古開魯縣政府工作人員和種植大戶到中國農科院作科所座談科技包縣工作,分别向作科所和李少昆團隊贈送錦旗。中國農科院供圖

“科技包縣”,新模式的開啟

在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快速提升的時代,一個傳統的農業縣,如何更快實現現代化?

位于内蒙古通遼的開魯縣是一個傳統的農牧業大縣。玉米是開魯縣的主要糧食作物,開魯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的核心區,玉米種植面積180餘萬畝,年産25億斤以上。

2022年,中國農科院作科所與開魯縣簽署科技合作協議,協議約定,雙方共同推進玉米密植滴灌高産關鍵技術等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并确立了科技合作的目标:力争在十四五期間,促進全縣玉米畝均提高200公斤,實現全縣糧食增産5億-7億斤。

“我把這種為區域農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的糧食增産綜合解決方案,稱為‘科技包縣’。”錢前說。

一年中,來自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的專家們,制定技術整體解決方案,深入田間地頭建立高标準示範田,在玉米生長關鍵期,大力開展現場技術指導、技術服務,推廣玉米種植新技術,同時,探索院所與開魯縣農業科技人員、農技推廣人員、合作社、種植大戶、農戶等聯合人才培養模式,将玉米高産關鍵技術、保護性耕作、優質專用化生産、精準農業等體系化的作物科技新成果通過“田間課堂”等各種形式,為開魯縣和通遼市培訓農技推廣人員隊伍和新型職業農民。

科技支撐 原來可以這麼種地

一系列的科技支撐措施,在2022年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方面效果顯著,數據顯示,2022年,開魯縣千畝片示範田平均畝産達1227.58公斤,刷新了東北春玉米區千畝大面積高産紀錄;全縣180餘萬畝玉米,畝均增産約260斤,總增産玉米約4.7億斤。

開魯縣委書記王鳳森表示,作科所“科技包縣”工作給開魯縣農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在質和量上對開魯的發展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

“開魯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以前這裡的人們認為,在糧食生産上已經到天花闆了,管理精細、效益特别好。但經過去年33個示範區、12萬畝的示範,給整個開魯縣幹部群衆帶來了非常大的震撼,說原來地可以這麼種,産量可以這麼高。”王鳳森說,“作科所代表着國家農業科研的最高水平,像李少昆、王克如等老師們,蹲在田間地頭手把手地教我們使用這項技術,帶領我們學習并在自治區大力推廣。2022年開魯縣千畝示範片打破東北主産區玉米大面積單産紀錄,在2023年,開魯縣将繼續把作物科學研究所工作紮紮實實地開展下去;同時全面提升玉米籽粒品質,打造無毒素的玉米黃金産區,為全縣玉米生物科技産業發展打好基礎。此外,新的一年,我們還将繼續拓展合作内容,争取更多的像‘玉米密植滴灌高産關鍵技術’一樣的農業科技新成果,在開魯轉化應用。”

高标準農田玉米增産分析(科技包縣新模式)2

李少昆研究員向種植大戶講解玉米密植滴灌高産技術。中國農科院供圖

“技術集成”,十九年鑄一劍

“2022年,科技支撐開魯縣玉米提質增效的效果明顯,這說明,‘科技包縣’的模式,是有效助力農業農村乃至農民現代化的方式。”錢前說。

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研究員李少昆,是玉米密植滴灌高産關鍵技術的主要研發者,從2004年開始,李少昆就率領團隊長期堅持開展玉米産量形成理論與增産關鍵技術研究,全國高産典型田塊分析、主産區生産調研、跨生态區聯網試驗以及國内外研究的對比分析,提出以适當提高種植密度實現産量突破的核心技術途徑,明确了玉米高産的主要途徑。

此後19年中,李少昆率領團隊,和多個科研機構、玉米産區政府合作,明确了玉米産量突破的途徑,構建了玉米密植高産栽培理論體系,創新了解決密植群體倒伏、整體度差、早衰與抗逆性差的關鍵技術,将密植高質量群體調控的栽培學理論與滴灌水肥一體化的農業工程技術相結合,構建了玉米密植滴灌高産關鍵技術,并集成創新區域技術模式,借助“一主多元”“支部領辦合作社”“托管服務”“合作社聯社”等高效推廣新模式,着力推動玉米密植滴灌高産關鍵技術快速推廣。

高标準農田玉米增産分析(科技包縣新模式)3

李少昆研究員在田間地頭為種植大戶講解玉米密植滴灌高産技術。中國農科院供圖

開魯縣是李少昆主要試驗地之一,自2018年起,李少昆和他的團隊,在通遼市開展耐密玉米品種篩選、密植抗倒防衰高整齊度群體構建、綠色防控技術集成、機械籽粒直收等試驗示範。2021-2022年,在内蒙古、遼甯、吉林、黑龍江等東北補充灌溉玉米區,經實際測産采用該技術模式的474戶農民平均産量達到了1039.45kg/畝,其中74.6%的農戶單産超過1000kg/畝,與普通農戶比較産量提升了45.8%。

多年的工作,為“科技包縣”合作的實現建立了基礎。2022年,作科所和開魯縣全面合作,刷新了千畝種植高産紀錄,“通過我們雙方的合作,已經初步實現了預定目标。”錢前說。

“強國農業” 從縣域中開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這是這一任務首次寫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而建設農業強國,糧食無疑是最重要的核心和關鍵。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也随即提出“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

無論是農業強國的建設,還是糧食産能的提升,縣域無疑都是重要的環節。“建設農業強國,必先建設農業強縣,必走科技強農之路。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将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農業農村部也将以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為抓手,以玉米為重點啟動主要糧油作物單産提升工程,開展整縣整建制高産創建。開魯縣已經提前部署,要充分抓住這些契機,為今後的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錢前說。

2023年2月5日,中國農科院作科所和開魯縣共同召開會議,部署2023年“科技包縣”工作任務,錢前表示,在推進“科技包縣”的同時,還将進一步深化合作,拓展産業鍊條的延伸。“開魯縣是玉米生産大縣,具有巨大的糧食增産潛力,我們将充分利用好這個産業源優勢,加強與作科所以及其他科研院所在相關方向的産學研深度融合,根據開魯縣的資源禀賦,在作物高效種植、農牧結合、産品精深加工、市場拓展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層次、多鍊條、全方位的合作和提升,通過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産業發展新動能。”他說。

同時,中國農科院作科所還計劃将“科技包縣”模式繼續輻射推廣,錢前表示,“開魯縣‘科技包縣’工作的成效有目共睹,建議在技術層面上,不僅做好開魯本地的推廣應用,還應該以開魯縣為核心區,輻射帶動内蒙古東四盟乃至整個東北春玉米補充灌溉區等技術适應區域;在組織形式上,總結已經在實踐中成熟的多種科技幫扶形式,凝練科研對接基層産業需求的内在驅動規律,共同推進産業高質量發展。”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唐峥 校對 李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