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熱議的芒果台《我家那閨女》剛剛結束不久,騰訊視頻推出的《女兒們的男朋友》銜接上線,同期還有芒果台的《女兒們的戀愛》。作為題材接近的幾個綜藝節目,很自然會拿來相互比較。由于“我家那”在婚戀觀議題上引起的争議,《女兒們的男朋友》上線之前,就有評論擔心這個在題材上如此雷同的節目,“跟風”之路或許并不好走。
《我家那閨女》劇照,吳昕和男嘉賓約會(父親們在演播室觀看)。圖源網絡
從節目類型角度來說,“我家那”系列、《女兒們的戀愛》和《女兒們的男朋友》都屬于2018年開始走向主流的“觀察類”綜藝,且都選擇了成年親子關系中婚戀相關角度,傅園慧和爸爸甚至同時參加了《我家那閨女》和《女兒們的戀愛》。
這幾個節目看上去像是同題競争,但仔細分辨一下,《我家那閨女》和《女兒們的戀愛》裡,女生是大家熟知的公衆人物,父親們則都是平凡人。《女兒們的男朋友》則相反,盡管父親們大家都熟知,但他們的女兒及女兒們的男朋友都不是公衆人物。所以,雖然這兩檔節目探讨的核心話題都是親子間婚戀觀的差異,核心主角都是“女兒”,但“芒果系”節目裡的明星綜藝感更強,而《女兒們的男朋友》本質上來說是一檔素人節目。
這樣的選角差異決定了這兩檔節目在風格上并沒有走向同質化。《女兒們的戀愛》和“我家那”系列,因為始終将焦點放在明星人物上,作為公衆人物,很容易将日常生活的許多問題進行放大和戲劇化處理,這也恰是不少制作方在綜藝節目爆款“方法論”上的老到經驗。明星綜藝本身自帶熱度,再加上社會熱點話題,就是現成的熱搜體質。
《女兒們的戀愛》截圖,演播室主持人和爸爸們觀看傅園慧和男嘉賓的約會。圖源網絡
《女兒們的男朋友》則相對顯得清淡許多。“真人秀”節目中,“真”和“人”是最核心的部分,而“真”的部分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決定的。從“人”的維度來看,這檔節目更接近素人的女兒和他們的男朋友的戀愛日常,在情感邏輯上都顯得順暢自然許多。它更具觀賞性了,而這種觀賞性的來源恰是“真實性”。
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呈現在熒屏上的節目永遠需要“爆點”、需要戲劇沖突、需要争議,不然節目可能就不那麼“好看”。這個邏輯在部分類型的節目中确實合理,但對于探讨親子關系、年輕人婚戀觀的真人秀節目中,這個方法論或許并不通用。因為本質上仍是流量邏輯在主導的綜藝爆點,犧牲的是“真人秀”中最寶貴的“真實感”,對于探讨情感的節目來說,無疑是舍本逐末的選擇。
這一點在幾檔節目的對比中也能充分感知。事實上,如果我們真的想要透過當代年輕人的婚戀狀态,進行一次有效的親子對話,《女兒們的男朋友》更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大多數觀衆來說,他們所面臨的親子間的分歧、婚戀觀差異并不是戲劇化的沖突和對抗,同時,也隻有在相對溫馨平淡的節目氛圍之下,才更具讨論空間。
《女兒們的男朋友》截圖,秦沛正在觀看女兒的男朋友為女兒準備的生日驚喜。圖源網絡
簡單點說,《女兒們的男朋友》中,雖然節目本身沒有太多爆點橋段,但是其中平淡的真實感,更容易讓觀衆能心平氣和地代入,思考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節目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環節,通過隻言片語和情景描述讓父親來猜女兒,這個環節常常被猜錯。節目通過這個小橋段展現的是父親眼中的女兒和戀愛場合的女兒是存在差異的。這并不是一個特别刺激的點,但卻引出了親子關系裡特别核心的一個問題:親子雙方真的相互了解嗎?
此外,在這個“原生家庭”論被作為萬金油的年代裡,如何讨論“原生家庭”這一議題也是值得推敲的。看見《女兒們的男朋友》裡樂觀自信的姜麗文時,或許能從更積極的角度引起“我們該怎樣做父親”這樣的思考。
中國人對家庭和子女尤其重視,我們對家庭和親子似乎應當有更為豐富、更多維度、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讨論。但西方心理學中科普層面的“原生家庭”論,卻成為當下不少親子節目和影視作品中被濫用的核心邏輯,将父母與子女推至二元對立的關系之中,簡單歸因“原生家庭”來弱化現實的複雜性,這不僅有違“真人秀”節目所追求的真實感,更是對現實生活的逃避和不尊重。
□紀如澤(娛評人)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翟永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