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清明過後寒食是什麼

清明過後寒食是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8 15:40:21

清明過後寒食是什麼(清明節氣裡話寒食)1

在所有的二十四節氣中,唯獨清明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它既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它是一個節日,也是一個節氣,它是莊嚴肅穆,也是清朗快樂。因為清明是祭祖掃墓的日子,所以應當肅穆;因為清明的節氣介于仲春和暮春之間,景明清和,适合踏春郊遊,享受出行的樂趣,所以自然一派快樂。在這個意義上說,清明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

清明這個題目既好寫也不好寫。說好寫,無非就是重複一下古人所寫的清明詩詞,無外乎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再填充上幾張桃李海棠的圖,湊得一篇,既扣題目,也可随雅,但如果真是這樣寫了,總感覺對不起讀者,如此這樣一篇文章,豈不是敷衍。因此,清明這個題目确實不好寫,但既然計劃寫完二十四節氣,作為對清明節氣的喜愛,所寫文章總歸有些實際内容,才不至于使讀者失望。

寫點什麼呢?是對親人的懷念和對祖先的祭祀?還是古人關于清明詩詞的解讀?是關于清明時節的民俗文化?還是清明時候的養生保健?似乎都想寫,但似乎又不意寫,再寫清明總感覺沒有什麼新意,索性不提也罷。但在進入清明節氣或者是清明節日的前一二天,有這麼一個節日,那就是寒食,這個節日極容易被人所遺忘,今天姑且就以寒食為話題寫一篇,權為完成任務。曾經寫過一篇《寒食的咨嗟》,是以蘇轼的一首詞和一篇文為主題。今天解讀一下韓翃的《寒食》這首詩,分享給讀者朋友。

清明過後寒食是什麼(清明節氣裡話寒食)2

在解讀韓翃的這首唐詩之前,還是簡單介紹一下寒食節的來曆。傳說春秋時介子推曾追随晉公子重耳出亡了多年,後來重耳回國做了君主(晉文公),介子推不求官祿,與其老母隐居綿山。綿山在今天山西介休縣。重耳求之不出,于是用火燒山,逼介子推出山,但芥子推拒不出山,最後抱木而被燒死。後人為了紀念他,禁火而食寒食,稱寒食節。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這首詩在唐代以寒食節為題材的作品中,是一首為人們所推許的佳作。這首詩語言樸素,樸實無華,既有景色的描寫,也有日常生活的叙述。前兩句描繪出京城落花飛舞、楊柳搖曳的春天景色。春城就是指皇都長安,關于長安春天的景色,在唐人詩中有很多描寫,其中著名的是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早春的長安,細細濛濛的小雨,春天剛剛開始,草色還沒有完全青綠起來,花未盛開,隻見到煙色朦胧中的柳黃,這和韓翃詩中“春城無處不飛花”的景色大不相同。這首詩中,寫花用一“飛”字,寫柳用一“斜”字極為傳神。寒食節在仲春和暮春之間,此時,花期已過盛期,開始衰落,東風吹來,殘花飛起,呈現出暮春景色。

後兩句寫出寒食日宮廷生活的一個插曲,頗有意趣,也讓我們能夠從詩中裡了解到當時的日常生活和風俗習慣。寒食禁火後需要重生火種,這種火稱為“新火”,也稱為“改火"。蘇轼在《望江南超然台作》這首詞中就說過“且将新火試新茶”。唐朝時期,皇帝宣旨,取榆柳之新火賜給近臣,以表示恩寵,更甚者,可将宮中的蠟燭送給近臣之家。

清明過後寒食是什麼(清明節氣裡話寒食)3

據說這首詩在當時廣為流傳,有一次,唐德宗想任命韓翃為中書舍人(負責起草诏令的人),因為當時有兩個人,都叫韓翃,宰相就問唐德宗是哪一個韓翃,唐德宗批準說,把這個中書舍人授予寫“春城無處不飛花”的韓翃,一時傳為佳話。

如果說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一詩是清明時節的最好的篇章,那麼,韓翃的這首“寒食東風禦柳斜"是關于寒食的上乘佳作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