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變,即是面對着新情況新問題,敢于打破常規,走出一條敢變、會變、能變的道路
〓 01 〓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系詞下》
【解釋】意思是指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要發生變化,發生變化,才會使事物的發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斷地發展。 說明在面臨不斷發展的局面時,必須要改變現狀,進行變革和革命。從此句中我們提煉出了“變通”二字。從大禹治水的由堵變疏,到農村包圍城市的理念,再到最近教育方面改革的組合拳,就是變通的集中體現。
〓 02 〓
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韓非子·五蠹》
【解釋】意思是客觀環境變化,那麼人的目标和追求就要變,目标和追求變了,幹事情的方法就要随之而改變。就比如脫貧攻堅工作,由輸血式的扶貧到造血式的扶貧,其本質就是方法的改變與創新。再比如前段時間的刑法修正案,将刑事責任年齡由14歲下調到12歲,就是由于社會客觀環境發生了變化,少年兒童的認知能力更強,所以打擊預防犯罪的手段相應地産生了變化。
〓 03 〓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舊。——《淮南子·汜論訓》
【解釋】全文是“故聖人制禮樂,而不制于禮樂。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政教有經,而令行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舊。”意思是禮樂制度是人定的,是治理社會的工具,人不能被規章制度的框架所拘束。治理國家雖有常規,但必須以利民為根本;政令教化雖有常法,但必須以切實有效為最佳。如果對民衆有利,就不必非要效法古制;如果适合實際情況,就不必一定要遵循舊法。
〓 04 〓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周易·易卦》
【解釋】益卦《彖傳》曰:“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即天施氣于地,地受氣而化生,其施化之益,廣大無窮,無所不在。“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即損上益下之道,唯在一個“時”字,時當益則益,時當損則損。成語“與時俱進”即來源于此。
〓 05 〓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禮記·大學》
【解釋】意思就是如果一天内能更新自己,就應當日日更新,天天都不間斷。不間斷地更新自己就是主動求變地過程,求變是創新的原點也是終點,想要創新,變字當先。
〓 06 〓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啟超
【解釋】這句話首先強調了法律的重要性,是公權力行使的必要基礎;後句話強調了變革創新是基本的社會發展規律,兩句話合起來将法律的變化修改與完善同基本的社會規律相結合,指出了制度變革的合理性與必要性。
〓 07 〓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解釋】千帆過,萬木春都體現了事物的發展變化,這種變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所以,要認清客觀規律,尊重客觀規律。總之,要主動求變。
不管是做任何事情,我們都應有“求新”的思維,隻有大膽創新,摒棄舊的,壞的東西,我們才能創造出符合新時代,新思想的事物,才能跟得上如今社會的腳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