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熱播,演繹朱元璋、朱允炆、朱棣幾位明初帝王的故事,在朱元璋寄予厚望的皇長孫朱雄英及一手培養的太子朱标相繼早逝後,英雄遲暮的朱元璋需要為大明江山重新選擇一個繼承人,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這個時候,靠近權力中心的幾位天潢貴胄分别是:
一、朱标一脈:在朱雄英早逝後重新排序成為皇長孫的朱允炆和正宗原配嫡子朱允熥。
二、皇子一代,馬皇後嫡出的皇次子秦王朱樉,馬皇後(也有說是李淑妃)所生的皇三子晉王朱棡,馬皇後(有說是碽妃、元妃)所生的皇四子燕王朱棣。
朱允炆,1377年出生,明洪武二十五年十五歲。他的劣勢是非正宗嫡長子,優勢在于他是朱标餘下的兒子裡最年長的,且生母已經從側妃成為繼室,他也算成為了嫡出,算得上是朱标餘下的兒子裡的“嫡長子”。
朱允熥,1378年出生,明洪武二十五年十四歲,朱标原配常氏所出,名正言順的嫡子。明朝規矩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也就是說,繼承權首先輪到的是嫡子,哪怕這個嫡子是小的,有嫡子在,就輪不到庶子,哪怕是庶長子也白搭。
如果常氏沒早逝,占着太子妃的位置,呂氏沒有成為繼室的話,皇位的繼承權應該輪到的是朱允熥。
其實就算呂氏成為了繼室,如果朱允熥在朱元璋心裡得寵,這兩人也未必誰上位,因為朱允熥有正宗嫡子身份,且僅比朱允炆少一歲,重頭教育帝王之術其實兩個人的基礎差不多。各有優劣,就看朱元璋的選擇了。
那麼,朱允熥輸在了哪裡呢?有記載說朱标生病和早逝朱允炆在床前照顧或守孝時因過度哀傷而消瘦,朱元璋贊賞他的孝順,覺得他是一個仁義的人。
可能朱允熥不會表達或表現吧,遜色了。
另外,還有一個細節就是,朱允熥身後是常遇春、藍玉這種武将,朱允炆身後是文臣。朱元璋是防備武将的,可能在他心裡,皇位要留在朱家,誰坐不重要,合适就好,最關鍵是姓朱,不能流到外姓,所以,朱允熥背後的勢力,反而成為了他不被選擇的劣勢,朱元璋不想要權臣留在朝堂影響朱家皇帝決策。
然後再來看朱允炆和朱棣,重新議儲那年,朱棣的兩位哥哥皇次子、皇三子都尚在,朱棣能力和資曆确實出色,但如果強立朱棣,也是“廢長立幼”,置另外兩位比他年長的皇子于何地呢?兩位會不會心生不滿,造反呢。學士劉三吾就是這麼說的,朱元璋認同這個觀點,于是,朱棣出局了。
為了江山安穩,朱元璋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元璋是認為這樣最合适的,認為朱允炆的身份更加能服衆及平衡各方不滿。
然而,在後來,皇次子秦王朱樉和皇三子晉王朱棡都在洪武年間去世了,朱棣也成為了最年長的皇子,在朱允炆繼位後,也是最年長的皇叔。最終,朱棣終究是在朱允炆的削藩政策下反了,不知道如果朱元璋早知道結局如此,是否會直接選擇朱棣,也好保住太子朱标一脈的榮華與安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