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由來:上古時代因地跨黃河,今轄區分屬冀、兖二州。饒、昌、武城、武羅均系境内主要封邑方國。春秋時期多歸晉國。戰國時代為燕、趙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屬钜鹿郡。漢代屬冀州刺史部,先後設有廣川國、信都國和安平國,今轄縣市區多為此時建置。三國時系魏國冀州域,冀州治自邺始移信都,境内分屬安平、博陵、渤海三郡。晉代仍為冀州所轄。
“衡水”一詞始見于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南巡碑》。碑文提到,文成帝曾在信都(今冀州市)的“衡水之濱”舉行過規模盛大的“禊禮”。“禊禮”指古代于每年的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的滌除污垢、禳災祈福的祭祀活動。
到了隋朝開皇十六年,新置衡水縣,治所在今衡水市舊城村。縣之名稱,取“漳水橫流”之意,隻因漳水從衡水縣西南入境後,不是東流入海,而是折向北流,然後入海。所以,古人亦把這一段漳河水稱為“衡水”,後因漳、滏合流,這段河水即今日的滏陽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