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巴山、米倉山地區是我國野生大鲵分布氣候最适宜、數量最多的地區。我市是農業部命名的“中國大鲵之鄉”,“漢中大鲵”同樣是中國地理标志保護産品之一。近年來,城固縣依靠大鲵養殖龍頭企業,積極推行“企業 基地 農戶”模式,大力發展大鲵養殖産業,一些群衆通過養殖大鲵擺脫貧困,走上緻富路。近日,記者走進位于城固縣的大鲵龍頭企業——陝西華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規模化養殖:昔日瀕危物種,如今帶動緻富
大鲵也叫“娃娃魚”,是誕生于3億6千萬年前一種古老的兩栖類動物,是比恐龍還早1億多年的珍稀物種。大鲵肉質鮮美,具有較高營養價值,被譽為“水中人參”。
由于具有較高經濟價值,上世紀80~90年代,這個被稱為“動物活化石”的物種被人為過度偷捕,加之江河污染,生态環境遭到破壞,緻使種群數量銳減,許多地方資源枯竭,甚至瀕臨滅絕,因而2006年大鲵被列入二級保護動物。“近幾年來,随着我縣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大鲵的生存環境得到持續改善,加之人工繁育技術的不斷成熟,種群數量日益擴大,僅城固縣大鲵養殖量就超過2000萬尾,現在人工養殖的大鲵不再列入二級保護動物。”城固縣水産站站長田炜表示。
從城固縣城出發,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記者來到了老莊鎮畢家河村陝西華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大鲵種苗養殖基地。這裡屬于丘陵低山區,海拔适宜,空氣清新,水質清澈,沒有工礦污染,植被良好,優越的自然條件為大鲵生長繁衍提供了保障。
形狀如棋盤一樣的養殖基地裡,1000多尾大鲵“種魚”正在孕育新的生命。“我負責看管照顧娃娃魚育苗,每月能掙5000多元。”在養殖基地打工的王全明介紹。他在這裡打工還能學到養殖技術,看到養殖大鲵效益好,在公司的組織帶動下,他和周圍的幾十戶農戶紛紛幹起了大鲵養殖。“我們采取現代化發展模式,農戶負責專業養殖,公司負責統購統銷。”陝西華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忠虎說。“僅今年上半年,就幫助群衆銷售娃娃魚50000多公斤,群衆獲利400多萬元。”
精深化加工:大鲵全身是寶,關鍵在于研發
李忠虎敢于說統購統銷是有底氣的。在距離育種基地30公裡的城固縣蓮花辦事處湑水河村,記者見到了更大規模的大鲵養殖基地。幾十萬尾大鲵長勢正旺,為大鲵深加工保證了原料來源。
“大鲵全身是寶,5至6斤個頭的大鲵最适合食用。”該公司一名工作人員介紹道,這裡養殖的大鲵除了食用外,絕大部分都将進到園區進行精深加工。工作人員口中的園區,正是位于城固縣三合循環經濟工業園中的大鲵産業園。
在位于園區的該公司展廳,陳列着公司研發的由大鲵的“皮、肉、骨、油、髒器”等部位生産的近30個品種的系列護膚品和系列食品。李忠虎大學學習化學工程專業,先後在多家藥企從事醫藥研發生産工作。他創辦公司後,公司研發人員與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取得“制備大鲵活性肽”等專利。相繼開發了大鲵面膜、精華等系列護膚品和大鲵肽粉、片、酒等30餘款産品。目前已全部獲批生産,使大鲵真正實現了綜合利用。
換鞋、穿防護服、反複消毒……在經過了多道“關卡”後,記者進入了園區大鲵産品精深加工車間。“我們制定了标準化的生産流程,嚴格保障産品質量。”車間技術人員介紹,從産品理化實驗到生産設備,從萬級生産車間到專業生産工藝,大鲵系列産品的研發生産一直向着集約化、精細化、标準化邁進。
産業化發展:打造特色品牌,融合不斷深入
為保障大鲵産業健康發展,城固縣堅持走“保護中發展,發展中更好保護”的路子,積極探索大鲵産品深度開發,提升了産業品質,延伸了大鲵産業鍊。華鲵公司2016年3月成立,經過5年多的經營發展,目前已是一家集大鲵馴養、繁育、銷售;化妝品的研發生産及銷售;食品保健品研發、生産及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科技公司,并建設了萬級淨化食品生産線、化妝品和酒的生産線。
“我們在全市多地和西安、深圳等大城市,開設了大批産品體驗店,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李忠虎表示,為拓寬大鲵銷售渠道,我們通過大鲵生活場景展示,可以更加直觀地向大衆介紹大鲵肽系列營養産品的價值所在。目前,該企業已在全國進一步推廣建設體驗店,力争今年實現大鲵系列産品體驗店30餘家,2023年完成300家目标。
“品牌打造是我們的發展重點,希望通過努力,打破大鲵産業鍊條的初始性,産品結構的單一性,實現多元化發展。”李忠虎介紹,未來企業将進一步規範公司大鲵生态養殖區域仿生态環境及管理條件,實現生态繁育養殖技術規範化、科學化,以保證大鲵系列産品生産所需大鲵原料的品質。公司也将繼續開展大鲵肽生物酶解工藝創新技術的深度研發、生産,以促進大鲵從生态養殖、護膚品、食品生産到圍繞大鲵相關的物流、印刷、餐飲、旅遊、健康體驗、服務三産高度融合發展。
“下一步,城固将充分發揮大鲵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在全産業鍊條打造、帶動群衆增收緻富、挖掘大鲵産品内在價值上下功夫,努力實現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為全市綠色産業發展貢獻更多力量。”田炜最後說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