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棗莊開齋節

棗莊開齋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05:25:58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殷田

魯班鎖、盤扣、陶藝、旗袍、川劇變臉……諸多傳統非遺手工制品亮相薛城。6月26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棗莊天穹傳統文化藝術節現場,感受了一把傳統文化的魅力。

“燒腦”的魯班鎖

棗莊開齋節(燒腦的魯班鎖不會散的盤扣)1

魯班鎖也叫八卦鎖、孔明鎖,是從古代流傳至今的民間木藝智力玩具。2014年,魯班鎖被列入棗莊非物質文化遺産。在天穹第二屆傳統文化藝術節的現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見到了棗莊非遺傳承人張裕亭和他的“寶貝們”。

魯班鎖由六個凹凸不平的不規則木塊組成,沒有一顆釘子、不用一滴膠水,隻靠其獨特的結構咬合即可連接而不散開,外觀嚴絲合縫。張裕亭制作的魯班鎖從拳頭大小到方形茶幾大小不等,全部是手工雕刻打磨制作而成。

作為傳統的民間智力玩具,魯班鎖是榫卯結構,易拆難裝,甚至還有個别名——難人木,拆裝若是不得技巧頗為費時。而在拆裝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鍛煉手眼協調能力和思維能力。

在本屆傳統文化藝術節上,張裕亭帶來了自己新創作的《中華司南》和《南山一柱》。從上方看,《中華司南》是一個立體的中國結。作品選材為紅花梨木,寓意中華民族吉祥莊嚴。還體現了中國的曆法,整座作品由三支、六支、九支構成;頂端縱橫為五,使用三支、六支魯班鎖,寓意三百六十五天;中間三支,計四組,寓意一年十二個月;縱四組,每組為六支,寓意二十四節氣。

散不開的盤扣

說起“盤扣”,很多人會感覺陌生,但提到旗袍上的扣子,大家都熟知。針、線、布在手工藝人的手中翻飛,很快便打出了一個精美的盤扣。

盤扣是中國傳統服飾不可或缺的元素和工藝,一般用于固定衣襟或裝飾衣領,唐裝、旗袍都能見到盤扣的身影。藝術節現場的一位老師介紹說,自己已經七十多歲了,從小跟着長輩做盤扣。

手工制作的盤扣區别于工廠制作的盤扣造型,手工盤出的不易散開,結實美觀。在攤位上,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看到了蘭花、荷花、蝴蝶等造型的盤扣,有些裱在了畫框中做藝術品。雖然盤扣的造型各異,但制作手法相似,先将布條做成硬條,再進行盤制,有時還會加上珍珠、珊瑚等裝飾。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古薛盤扣制作技藝于2013年11月被列入薛城區非遺項目清單,2021年入選棗莊市第六批非遺項目名錄。

除了古薛盤扣外,本屆藝術節還展示了手工制作的真絲刺繡旗袍、步搖、壓襟流蘇等精美的手工藝品。

秒變奶油小生的川劇變臉

“我今天變了八張臉!”藝術節晚間的表演異彩紛呈,川劇變臉和噴火表演也搬上了舞台。演員李野來自東北,原本是一個二人轉演員,現在學習川劇變臉已經快十個年頭。

說起“變臉”技巧,李野指了指自己腰部告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變臉”的關竅在腰上這個機關,“變臉”本身不難,難的是怎麼巧妙處理好變臉時的動作“不露餡”,熟能生巧。

棗莊開齋節(燒腦的魯班鎖不會散的盤扣)2

川劇變臉是川劇藝術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川劇藝術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除變臉外,李野還表演了同樣是川劇絕活之一的噴火。

6月27日是本屆藝術節的最後一天,屆時會有有精彩的小醜表演、民謠駐唱、樂隊表演,快到天穹·新視界伴着音樂和精彩的演出一起享受難得的夏日慢時光。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棗莊開齋節(燒腦的魯班鎖不會散的盤扣)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