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假如你面對荒涼的土地,你會做些什麼?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荒涼的阿爾卑斯山地,見證一位牧羊人是怎樣把這裡變成洋溢着幸福的綠洲。
一、作者簡介
讓·喬諾(1895—1970),生于法國馬諾克市,法國社會小說作家、著名電影編劇。代表作有《人世之歌》《龐神三部曲》《屋頂上的輕騎兵》《一個郁郁寡歡的國王》等。
二、生詞學習
冀(jì) 棟(dòng)揀(jiǎn) 戳(chuō)
慷慨(kāng kǎi)帳篷(zhàng péng)廢墟(fèi xū)
坍塌(tān tā) 呼嘯(hū xiào) 滾燙(gǔn tàng)
張揚(zhāng yáng) 溜達(liū dá)琢磨(zuó mo)
酬勞(chóu láo)硬朗(yìng lǎng)水渠(shuǐ qú)
流淌(liú tǎng)光秃秃(guāng tū tū)
不毛之地(bù máozhī dì) 刨根問底(páo gēn wèn dǐ)
沉默寡言(chén mò guǎ yán)
三、詞語解釋
慷慨:大方;不吝惜。
光秃秃:形容沒有草木、樹葉、毛發等蓋着的樣子。
廢墟:城鎮、村莊遭受破壞或災害後變成的荒涼地方。
幹涸:幹枯;沒有水。
坍塌:建築物或堆積物倒下來。
不毛之地:不長草木的地方。
張揚:把隐秘的或不必讓衆人知道的事情聲張出去。
溜達:散步,閑走。
刨根問底:比喻追究底細。
琢磨:思考;考慮。
微薄:微小單薄;數量少。
四、整體感知
本文主要講述了一個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無聞、堅持不懈、慷慨無私地為荒漠種樹創造綠蔭的故事。贊美了植樹老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抒發了作者對植樹老人的無限敬佩之情。
五、思考問題
1、“想真正了解一個人,要長期觀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無私,不圖回報,還給這世界留下了許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說,這是一個難得的好人。”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什麼作用?
答:總領全文,贊揚牧羊人是一個“難得的好人”。
2、第一次遇見牧羊人的時候“我”看到了怎樣的環境?
答:荒涼,貧瘠,幹燥,人煙稀少。
3、牧羊人是怎樣的一個人?
答:這個男人不太愛說話,獨自生活的人往往這樣。不過,他顯得自信、平和。在我眼裡,他就像這塊不毛之地上湧出的神秘泉水。
4、“既然沒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動手種樹吧。”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答:語言樸素簡單,仿佛在不經意之間“随便”道出了自己多年來執着地堅持義務植樹信念的簡單原因,更表現出牧羊老人這種無私奉獻精神的可貴。
5、再見牧羊人時,環境是怎樣的?牧羊人又是怎樣的?
答:環境:這一帶乍看好像沒有什麼變化。不過,當我來到那個廢棄的村莊旁,向遠處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霧,像地毯一樣,鋪在高原上。牧羊人:牧羊人改養羊為養蜂并且一直堅持種樹。默默無聞長期奉獻的精神讓人敬佩!
6、最後一次相見時,環境是怎樣的?牧羊人又是怎樣的?
環境:充滿生氣,富饒,幸福,舒适。牧羊人:讴歌牧羊人的堅毅、無私和偉大。
7、作者在第17段說“是我見過的最了不起的奇迹”,你能找出文中最能印證“奇迹”的具體描述嗎?
答:樹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幹涸已久的地裡又冒出了泉水。許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們的笑聲又開始在熱鬧的鄉村聚會上飄蕩。人們生活得幸福、舒适。
六、課後作業
(一)課文按時間順序,重點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見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變化。默讀課文,勾畫出标志故事情節發展的語句,填寫下表。
(二)參照示例,以“他是一個 的人”的形式說說你對牧羊人的認識。注意結合課文中描寫牧羊人的相關語句(包括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
示例:他是一個十分無私、執着的人。雖然“風吹在瓦上,發出海浪拍打沙灘的聲音”,而當“我問他,這塊地是你的嗎?他搖搖頭說,不是”。從“他拿出一個袋子,從裡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顆一顆仔細地挑選起來”,幾年以後,“這些樹棵棵鮮嫩、挺拔,像筆直站立的少年一樣”……可以看出,植樹老人為了改變高原的荒漠局面而無私奉獻、勤懇執着的勞動情景。
(三)課文首尾兩段是作者對牧羊人的評價,前後呼應。閱讀這兩段,參考下面的文字,談談你對課文主題的認識。
它的文字、它的圖,都讓人感動,鼓舞人們去做對我們這個地球有益的事,這個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數也數不完!祝願大家都有一顆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給自己帶來幸福。 ——繪本《植樹的男人》繪畫作者給中國讀者的寄語。
答:本文講述了一個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無聞、堅持不懈,慷慨無私地為荒漠種樹創造綠蔭的故事。贊美了植樹老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抒發了作者對植樹老人的無限敬佩之情。
(四)我們所處的社會中也有很多默默“種樹”的人,他們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種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認識或聽說過這樣的人嗎?試為他寫一段文字,記錄他的事迹,并寫出你的評價和感受。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