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之敗筆其實就是不善于利用兵力的緣由,在荊州和夷陵之戰,關羽棄荊州集兵攻樊城,夷陵劉備分兵而守狹長路口;後兩個戰役是蜀國無重兵而以攻為守的,孔明北伐曾感歎,軍中無大将廖化做先鋒,可歎可歎北伐缺将少兵。
諸葛亮北伐失敗,經過荊州之戰和夷陵之戰,蜀國基本國力已變成三國中最弱的一個,諸葛亮孤注一擲,想以攻為守,通過打擊魏國迫使魏國不敢輕易來滅蜀國,可是遇到司馬懿,以至于中年死于五丈原。夷陵之戰之敗筆,蜀國的國策是占據荊州,益州,待天時取天下,劉備奪取漢中後,荊州丢失,對于劉備是不能忍的,他一定會奪回荊州因為對于蜀國大局的戰略企圖直接導緻從荊州和益州兩路合擊魏國戰略失敗。荊州丢失之禍,其根源我以為可以追溯到曹操赤壁之戰前,早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孔明為其制定了國策即先占荊州,再占益州,以待天時,二路并取中原。劉備在劉景升病重預托之時不取而代之以荊州自立,導緻自己丟其妻險些喪其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