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表又稱擎天柱,在漢代時稱桓表,是中國古時用以标志或紀念性的建築物。早在堯、舜時期便已有之,傳說帝堯時代,堯為征集民衆意見而設立,古籍中有“堯設诽謗木,今之華表木也 也就是在木頭柱上安放一塊橫木,設置在交通要道上,意思是讓老百姓将意見書寫在诽謗木上,體現君王納谏的誠意。 漢代時,華表多為木制,頂上立有白鶴,到了明代逐漸用石柱代替了木柱。
北京天安門前有一對漢白玉雕刻的華表,十幾米高的大石柱上,從下到上雕刻着精美的蟠龍流雲紋飾,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天安門前的一對華表的頂上,都有一個石頭蹲獸,頭向宮外;天安門後面還有一對華表,上面的蹲獸是頭朝宮内。據說這種石獸名叫“犰”,性好望。機頭向内的,名叫“望君山”,是希望皇帝不要深居宮廷,沉湎于紙醉金迷的生活,而要經常出來看看自己的臣民;猊頭向外的,名叫“望帝歸”,是希望皇帝外出巡視完畢就馬上回宮,不要耽戀山水,快些回來治理朝政。當然,這隻是古人對君王的一種虛幻的期望,另一方面,又是封建統治者欺騙、收買人心的伎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