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通遼日報-中國通遼網】
秋風涼、秋草黃,正值牧區打草季,紮魯特旗牧民全面開動機械打草,為自家牛羊儲備充足的越冬“口糧”。
在阿日昆都楞鎮種畜場集體草場上,專業打草隊的各種機械協同作業,空氣中彌漫着牧草的清香。大馬力拖拉機帶着割草機來回穿梭,所經之處留下一道道草帶,與牧民忙碌的身影交織在一起,成為金秋草原上最美的風景。
“今年牧草長勢喜人,牧民的積極性也特别高,所以秋季打草比往年提前了幾天。為幫助牧民第一時間将草料收割下來,我們已連續作業一個星期了,一天能收割400多畝,預計再有一個月能全部完成。”打草隊隊長莫日根介紹。現在,草場打草、捆草、拉運基本都實現了機械化作業,不僅減輕了牧民的勞動強度,而且節省了時間。
在另一處,白音敖包圖管護站護林員吳寶山也開始在自家的1600多畝草場上緊鑼密鼓地打草,不同的是,他家的草場在阿日昆都楞生态移民遷出區。
“以前我也是一名牧民,生态移民搬遷後當上了護林員。雖然搬到旗裡了,但是原先的草牧場沒有變,反而因為封禁保護牧草長得越來越好了。現在除了每個月4000多元的工資外,每年秋天賣牧草也能賺3萬多元。”吳寶山高興地說。
阿日昆都楞鎮北部80萬畝草牧場以前因為過度放牧、草原載畜量過大,牧草急劇減少,草原退化嚴重。自2013年開始,該旗在這片草原實施生态移民搬遷工程,對11個嘎查村的789戶、2116名原住民進行“生态移民”,并全面禁牧禁墾,讓草原自然修複。經過近10年的封禁保護,曾經退化的草原生态實現良性逆轉,再現“天堂草原”美景。如今,這裡的産草量每畝達到150公斤以上,植物種類達到了20餘種。
對牧民來說,草場是最基本的生産資料,隻有草場的牧草好、牛羊越冬無憂,收入才有保障。近幾年,紮魯特旗全面落實各項草原保護激勵政策和獎補機制,持續加大草原草場保護力度,開展草牧場确權和流轉整合工作,大力調整畜牧業産業結構,促進畜牧業與草原生态環境和諧發展。如今,牧民對天然草場的管理保護意識有了很大提高,自覺實行草畜平衡、打草場隔年輪刈等制度,科學合理利用天然草場,确保牧場永續利用。
紮魯特旗作為畜牧業大旗,擁有1828萬畝得天獨厚的天然草場資源,由于今年雨水充沛,加之近年來全面落實生态保護禁牧舍飼、舍飼半舍飼、休牧輪牧、禁牧不禁養政策,繼續實行小畜全年禁牧,科學核定載畜量,強化核查監管,減輕草原壓力,草原生态不斷向好,草原植被覆蓋度、草群高度、平均産草量均得到了大幅提升。
此外,該旗還堅持做優飼草供給環節,逐年提高糧飼兼用玉米及青貯種植比例,鼓勵種植合作社與養殖合作社有效對接,發展苜蓿、燕麥等優質飼草訂單式種植。堅持天然草牧場與精飼料相結合,探索建立草業公司、草料交易市場模式,走一條“為養而種、以種促養、種養結合”的循環發展之路,延長生态畜牧業産業鍊,實現經濟和生态效益“雙赢”。
特約通訊員 白敖敏 通訊員 青格樂 王呼斯冷景
校對:孫楓
審核:阿力瑪
本文來自【通遼日報-中國通遼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