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碳中和是否困難?01碳中和是否意味着我們要降低生活水平?,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碳達峰碳中和是否困難?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01碳中和是否意味着我們要降低生活水平?
把低碳生活和美好幸福生活放到對立面來看是相對偏激的。在一定的階段,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意味着碳足迹的增加,的确是正相關的關系。但是低碳并不代表着要大家“回歸原始社會”。它是希望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購買、使用和處置産品及服務時,盡可能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并且選擇降低能耗的節約型消費。
人們的生活質量整體水平會是逐步提升的狀态,但浪費型的消費是應該被旗幟鮮明地反對和限制的。以電力消費為例,中國的普通家庭一年平均用電量為2000度左右,但是一些高耗能的家庭一年用電超過5000度,而美國一些家庭甚至耗能超過1萬度,電力浪費實不可取。應該說,實現雙碳目标,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
02低碳出行有什麼意義?
“公共交通優先”無疑是踐行綠色出行的重要方式。2020年,交通運輸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綠色出行創建行動方案》,明确通過開展綠色出行創建行動,倡導簡約适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導公衆優先選擇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車等綠色出行方式,降低小汽車通行量,整體提升我國綠色出行水平。
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生态環境局2020年9月聯合高德地圖、百度地圖,開展綠色出行碳普惠激勵措施。用戶通過使用高德地圖、百度地圖進行公交、地鐵、自行車、步行路徑規劃和導航,在出行結束後可獲得對應的碳能量,并将其轉化為獎勵。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已有1442.9萬人次參與綠色出行碳普惠活動,累計産生碳減排量4.6萬噸。
03低碳飲食有什麼意義?
根據總部位于挪威的非營利性組織EAT的報告,如果每個人都和美國人與巴西人吃一樣多的牛排和乳制品,還需要多5個地球才能喂飽這個世界。當前人類在食物的生産、消費過程中約産生12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約占全球排放總量的24%,相當于電力生産活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但相比于改變個人飲食習慣與社會的飲食結構,更可行的飲食減排方式是減少食物的浪費。世界範圍内,每年有三分之一的食物被浪費,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8-10%與之相關,如何減少食物浪費并妥善處理廚餘垃圾是全世界共同面對的挑戰。據粗略估算,中國每年因食物損失與浪費産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約為11億噸,如果參照2018年中國各省份的碳排放總量,這個數據比每個省份的碳排放總量都要高。減少食物損失與浪費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不可忽視的重要途徑之一。
來源:環保科普365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