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作者:Thomas看看世界
景深合成是現代風光攝影、靜物攝影、微距攝影中,被廣泛應用的一種前後期技術,可以讓我們在複雜條件下,也獲得一張從前到後都清晰無比的照片。
以下這篇文章中,極影的姚明來老師,會對景深合成做一個詳細的梳理和總結。
上面的這一系列的圖片,都來自極影AX成員—miller姚明來。
這種用超廣角拍攝的極具沖擊力的圖片,需要将廣角非常貼近前景,從而營造出縱深感和誇張的畸變。
這時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即使你将鏡頭的光圈調到F64,也無法獲得前景至遠景都非常清晰銳利的圖片(如上圖)
這時候,必須用到一個技術——景深合成。而下文,就是最全的景深合成攻略。
1. 前期拍攝景深合成的第一步,是獲得一組焦平面覆蓋所要拍攝的畫面全景深的圖片。
情況1:相機有“焦距變化拍攝”功能
當你手中的相機是尼康D850這類,擁有“焦距變化拍攝”功能的相機。那麼可以利用機身自帶的全景深拍攝功能,輕松獲得一組焦平面從最近到無窮遠的圖片。
情況2:相機沒有“焦距變化拍攝”功能
當你手中的相機不具備這種自動切換焦點包圍拍攝的功能時,就需要手動拍攝這一系列圖片。
(1)拍攝前的準備:
首先,你要帶上一個足夠穩固的三腳架,相機一些輕微的晃動都會給你的後期拼合制造麻煩。當然,還需要一根靠譜的快門線,這可以有效避免按動快門時的抖動。
(不推薦用延時拍攝的方式代替快門線,在光線瞬息萬變的場合,延時的那2秒很可能會讓你錯過唯一的機會)
(2)拍攝時的設置:
當你确定好構圖,在拍攝前的一步就是對相機進行一些設置。
1. 将相機設置為光圈優先的拍攝模式。
有人問為什麼不用m檔拍攝,這意味着曝光量鎖定不變,那豈不是在後期拼合時更加容易嗎?
雖然m檔能夠讓拍攝的一系列素材的曝光完全一緻,但光圈優先能夠根據環境光立即算出一個合理的曝光參數,在某些風雲突變,光線稍縱即逝的場合,我們更需要的是速度。
2. 設置照片質量為RAW。以便保留更多的暗部高光細節,讓後期有更大空間。
3. 将鏡頭由自動對焦調為手動對焦,也就是把鏡頭從AF撥到MF。
4. 如果你的廣角鏡頭有防抖,那麼最好關閉防抖,防止在三腳架上時,防抖功能錯誤工作,反而帶來模糊的照片。
5. 設置相機測光模式為全局測光(有的相機為平均測光、3D測光)
6.設置光圈
如果拍攝時風很大并且前景的光線很暗,往往使用較大的光圈配合高iso,如f4 ISO800,才能提高快門速度定格住前景。
如果現場幾乎沒有風,前景光線也不錯,可以将光圈縮的比較小,比如f11、f16。光圈越小,景深越深,可以在拍攝時減少張數,提高效率。
(3)拍攝時的操作:
首先,将相機鏡頭的對焦環擰到最近處。鏡身上有個透明的小窗口,這個窗口可以直觀的觀察鏡頭焦距的變化。
索尼等微單相機,可以通過相機屏幕内的距離顯示,觀察鏡頭的實時焦距。
示例的是佳能16-35mm鏡頭,對于這枚鏡頭,就是擰到最近對焦距離處,也就是0.28mi。
然後按下快門拍攝第一張照片。
接着将鏡頭對焦環往數值較大的方向擰動一點,再按動快門拍第二張。
接下來再往數值更大的方向擰動一點,再拍第三張。。。。。。直至鏡頭擰到無窮遠處拍下最後一張。
比如我們可以讓鏡頭分别對焦0.28米, 0.35米, 0.5米, 1米, 3米, 無窮遠,各自拍攝一張照片。
佳能、尼康、索尼的廣角鏡頭,一般無窮遠都不是把鏡頭擰到底。比如佳能鏡頭,就是如上圖那樣,擰到無窮遠處再回來一點,讓刻度線剛好在無窮遠刻度線前方的L形線條的豎線處,才是真正的無窮遠。
至于拍攝時擰動的幅度,就需要經驗了,如果你第一次嘗試這種技術,同時光圈開的比較大,或者是在拍攝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景,那麼可以擰的幅度小一些,多拍幾張不同景深的,這樣更安全。一般來說,拍攝個7,8張也就基本能覆蓋從最近一直到最遠的全景深了。
而如果拍攝時光線充足,光圈縮的比較小,可以擰的幅度大一些,有時3-4張即可覆蓋全景深。
小建議:
拍完一組景深後,保險起見,通常會再多做一組景深的拍攝,确保萬無一失。
2. 後期操作方法1:Photoshop自動合成
1. 篩選
首先将景深合成的幾組照片導入到lightroom進行篩選,重複比對以及放大細節來确定保留下幾組中的一組。那組篩選出的照片就是我們最後要進行景深合成的素材了。
接着放大查看留下的那組照片中的每一張圖,比對焦點的位置以及各張照片清晰的區域。
因為在轉動變焦環拍攝時,由于擰動幅度的大小,總會有一些照片的清晰區域是比較類似和重疊的。這一步就是删去一組照片中焦平面重疊比較多的那幾張圖,最後隻留焦平面基本可以互補的那幾張。
這一步不僅可以減少拼合時計算機運行的時間,更重要的意義在與如果拍攝的時候有風,前景的花草一定會有位移,而如果很多張一起放進去拼合,就會幹擾計算機拼合時的算法,産生錯位和重影。
上圖的作者是極影AX成員—史炎冰。拍攝的條件就是如我說的那種大風的天氣,風很大,前景花草的位移很厲害。下面截取了他在作品下方的描述,大家可以體會一下拍攝以及合成時的艱難:
2.調整
在lightroom裡對照片進行一個基礎的調整,為後續在ps中的拼合打好基礎。
通常矯正一下曝光,對照片做一個基礎的調色,降噪銳化等。當做完針對某張照片的調整後,需要将這個效果應用到這一組的所有圖片上。
選中所有圖片,點擊“同步設置”,将所有選項都勾上,然後點擊“同步”。那樣針對某一張照片的所有調整就被同步複制到了所有圖片上,這樣呈現出來的效果也是一緻的。
小建議:
如果拍攝的時候光線變化很快,可能每張照片的曝光會有一些差别,這就需要在同步設置以後對每張照片進行單獨的調整,保證他們的亮度和白平衡大緻相似。
3.合成
lr裡完成對照片基礎調整後,接着把所有圖片導入到ps中。
選中所有圖片,點擊右鍵,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在應用程序中編輯”,然後再點擊“在photoshop中作為圖層打開”。
這樣所有的圖片就自動載入到ps中了,并且作為圖層疊加在同一個畫布中。
接着全選圖層,點擊ps上方工具欄的“編輯-自動對齊圖層”,那樣,所有圖層就被軟件自動對齊了。
這個對齊的操作是為了克服鏡頭的呼吸效應。
當我們在擰動焦距環時,鏡頭會移動浮動鏡片來對焦,浮動鏡片的移動必然帶來光學結構的改變,因此焦距就會發生變化。
所以雖然機位固定,但是拍攝出的畫面一定有輕微的變形跟位移,這時就要依賴ps強大的對齊功能了。
自動對齊以後,畫面的周圍有白邊,這就是程序對圖像進行拉伸匹配像素時出現空白的多餘像素。
對齊以後,就是要将圖片融合在一起,還是全選圖層,點擊“編輯-自動混合圖層”
在跳出的對話框中選擇“堆疊圖像”,同時勾選“無縫色調和顔色”,再點擊确定,軟件就開始自動融合。
下圖是最後融合完的圖像,每個圖層的旁邊都多了蒙版,這就是軟件自動計算生成的。這個功能能夠計算抓取出每個圖層最清晰的部分然後進行融合。
接着我們将圖層合并,就獲得了一張從前到後都清晰的混合圖層。
如果在拍攝時沒用三腳架或者現場有很大的風,就會造成圖片中元素的位移和晃動,這時候不能夠完全依賴ps軟件的自動合成。要在這一步拼合前追加一步,就是手動調整各個圖層的蒙版,用筆刷刷取清晰的部分,這個過程比較考驗技術以及花費時間。
合并圖層後,用裁剪工具裁去畫面周圍空白以及模糊的部分。所以我們在拍攝時要盡量在構圖上留有餘地,給後期留下裁剪的空間。
這就是最後裁剪完的照片,我們可以看到畫面從最近到最遠都是清晰銳利的。
方法2:專業景深合成軟件Helicon Focus 6 合成
Photoshop功能雖然多樣,但在一些具體的應用上,算法還有一些缺陷。因此市場上出現了一些細分的專業攝影應用程序,比如PTGUI,就擁有比PS強大很多的全景拼接功能。
而對于景深合成而言,世面上也擁有一款更加強大的軟件-Helicon Focus。這款軟件擁有更優化的算法,合成效果常常比PS更加完美。這款軟件的操作步驟如下。
1. LR對照片進行基礎參數調節,并同步批處理後導出TIFF格式。
2. 将所有景深合成的素材載入到Helicon focus6 軟件中。
3. 渲染方法選擇 B:景深圖 然後點擊渲染按鈕。
一鍵直接生成景深合成後的圖像(右側,預覽圖),然後保存成果文件即可。
我們可以放大局部查看一下合成的結果,可以看到花莖的茸毛都銳利清晰,而且地上遠處的小花也很銳利。
放大看遠處的山峰和近處的花骨朵同樣清晰。可見Helicon Focus這個軟件暴力景深合成是非常棒的,但是這個軟件是收費軟件。
方法3:Photoshop手動蒙版合成
我們經常會在有風的戶外拍攝。這時候,如果拍攝的前景是莖葉細長的花朵,那麼花朵必然會搖曳,無論你拍攝的速度多麼的快。
在一組景深合成的圖片裡,如果前景産生位移,而這種位移是電腦的智能算法也無法完美拼合的,這時候就要用手動蒙版的方法對圖片進行人工的融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