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的寒門貴子通常是天之驕子,但在如今這個時代,寒門已經越來越難出貴子了,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偏向着更富裕的家庭,而寒門出生的孩子,除了自己苦苦堅持,别無二途。
因此,這個時代“寒門貴子”往往更加珍貴,但是,人們隻看到了成功者的榮耀,卻看不到他們背後所付出的艱辛。
今天我們的主人公,就是一位來自湖南省懷化市瓜平村一家普通農戶家的孩子,在2014年的高考,他以674分的好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震動了那個小小的山村。
那一刻,人們才真正認識的這個名字——楊堋。
生來貧窮,路在何方?
楊堋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他家一家三代都在這個小小的村子裡務農。
由于湘西的土地相對貧瘠,村裡也沒有任何經濟産業,生活在這個小山村的人們常常掙紮在溫飽線上,許多人不得不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來過活,楊堋的家庭也是如此。
楊堋的爸爸是一個本本分分的老實農民,沒有知識、也沒有手藝;他的母親則是主管着家務大任的農婦,每天操持着家裡一畝三分的薄田,靠着揮灑汗水掙出一家幾口的吃食。
除了父母之外,楊堋的家裡還爺爺奶奶和一個年紀尚小的妹妹,爺爺奶奶身體不好,常年卧病在床,幾乎沒有勞動能力,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全都壓在了楊堋的父母身上。
小時候的楊堋并不知道這個擔子有多沉重,跟所有孩子一樣,初初長大的他也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期待。
但是随着他的逐漸成長和懂事,楊堋意識到,自己的家庭跟其他人并不一樣——其他人的家裡并沒有住着常年昏暗的木頭房子,沒有常年患病的爺爺奶奶,也沒有每個月動辄成百上千的醫藥花費。
别人家的媽媽可以穿着漂亮的衣服在村口打麻将,楊堋的媽媽卻在家裡和地裡日夜操勞,累得直不起腰來。
這樣艱難的生活條件讓楊堋早早地成熟了起來,雖然還不了解生活的意義,但父母的辛勞卻讓他記憶猶新。
楊堋的爸爸沒有知識,沒有學曆,隻能用最苦最累的活來換取微薄的收入,賺取一份養家糊口的錢。
從楊記事起,他的爸爸就常年在外勞碌,他一天要做兩份工作,而且兩份都是要命的力氣活!
白天,楊堋的爸爸在沙場擔沙子,沙子看起來輕飄飄的,但是堆在一起卻非常的沉重,一擔有上百斤左右,一方沙子有三十多擔。
就是這樣的沙子,楊堋的爸爸一天要挑兩百擔,加起來有三萬多斤!
沙場的環境嚴酷,楊堋爸爸的身上常年被風沙侵蝕,留下了一道道的傷疤。
小時候學到《愚公移山》的時候,楊堋就忍不住想起自己的爸爸,但是爸爸并不是愚公,他隻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護着自己。
即使這樣,擔沙子的報酬卻和它的辛苦程度不成比例,即使一天擔了兩百多擔沙子,也微薄能隻賺到60多塊錢,這些錢對楊堋一家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到了晚上,楊堋的爸爸會去工廠裡給人挑些東西,多賺一份工資。
一個月下來,楊堋爸爸費盡辛苦的幾千塊錢收入,不隻要負擔爺爺奶奶的醫藥費,還要承擔楊堋和妹妹的學雜費、生活費,可以說是捉襟見肘,家裡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村裡有不少這樣的家庭中,家裡的父母通常會選擇讓孩子早早辍學,去外面打工,或者在家務農來補貼家用。
但是楊堋的爸爸并沒有這樣想,也許是覺得自己的兒子天賦異禀,也可能是他堅信着讀書可以改變命運。
因此不論頂着多大的壓力,楊堋的爸爸也沒有說過一次讓他辍學的話,反而每天鼓勵着楊堋努力學習,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楊堋也很懂事,當爸爸出去外面工作的時候,楊堋會在家裡盡力幫着媽媽做一些活,家裡還有幾畝地,楊堋和媽媽可以在地裡種一些糧食和蔬菜,滿足一家人每年的口糧。
如果收成好的時候,還能去鄉裡的市場換些錢;在放假的時候,楊堋還會帶着80多歲的爺爺去小溪邊摸摸魚和蝦,改善一下家裡的夥食。
不難看出,雖然家庭的經濟條件很困難,但是楊堋的父母卻給孩子樹立了非常正向和積極進取的人生觀,讓孩子不會輕易被生活的困難會壓倒!
楊堋在回想起和爺爺抓魚的日子時說:
“就像魚幹一樣,人的一生是有水分的,比如金錢、虛榮這樣的‘水分’會讓我們喪失本性,但最終排除這些水分之後留下的,本性、勇敢、善良,才是我們内在的精神力量。”
在爸爸的鼓勵下,楊堋在學校的讀書生活也十分努力刻苦。
從小學開始,他的成績就在班裡名列前茅,是學校裡的學習标兵,也獲得過很多獎狀,據楊堋自己說,他總是學校裡那個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
從那時候開始,楊堋已經早早懂得了一分付出一分收獲的意義,他也知道,一份優異的成績單是給父母最好的回報。
除了努力之外,楊堋的好成績也來自于他的高效學習方式。
楊堋是個很聰明的孩子,他在每天學習完成後,會用筆記本來歸納總結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犯過的錯誤,并一遍一遍分析自己出現錯誤的原因,讓自己的大腦對問題保持敏感,确保之後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這種對錯誤的反思能力極大地幫助了楊堋,讓他的學習過程充滿了樂趣和成就感。
小山村和學校的生活雖然平靜和枯燥,但是楊堋卻能在學習中獲得前所未有的快樂體驗!
然而,楊堋的求學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由于家裡的經濟情況過于拮據,楊堋和妹妹的學雜費也一度成為讓爸爸頭疼的問題。
好在楊堋的優秀和努力被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們看到了,學校領導了解有楊堋這樣一位勤奮優秀卻又貧困的孩子,于是決定免除他的學雜費,還為他額外申請了每月450元的助學金。
這點錢雖然對楊堋的家庭來說是杯水車薪,但總算是解了燃眉之急,足夠支撐楊堋在知識的海洋裡繼續遨遊了。
就這樣在父母的日夜操勞、學校的幫助下,2014年的6月,楊堋終于順利地走進了高考的考場,從這裡開始,他将書寫屬于他的傳奇。
爸爸一肩扛起,一朝名聞天下
每一個認識楊堋的人,都對他在高考戰場上獲得的成績感到意外。
楊堋有實力、也有毅力,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實;但是并不是每一個人都知道,這條不長不短的高考路,對楊堋的家庭來說有多麼的沉重,那是楊堋爸爸每天肩上的三萬多斤沙石;
也是楊堋媽媽在家裡無數次彎下的腰,在家人的彼此扶持與堅持下,楊堋才能走到這樣一個輝煌燦爛的2014年。
而在這一年沖出山村、長大成人的楊堋,終将為這個家庭帶來新的希望。
高考很快結束了,但高考後的楊堋卻并沒有閑下來。在其他孩子都狂歡着高考的結束、享受着長大的歡樂時,楊堋卻默默将書本收好、戴起手套,來到了爸爸打工的沙場。
在楊堋的記憶中,自己曾經有一次試圖幫爸爸擔過肩上的擔子,但是那沉重的沙石卻壓得他直不起腰來,從那一次開始,楊堋才真實地意識到爸爸為自己和家庭,承受了多少。
今時不同往日,如今的楊堋已經長大了,他長得比爸爸還高,身上也有了不少的肌肉,在這個難得的暑假,楊堋就像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沙場工人一樣,每天跟爸爸一起再沙場揮灑着自己的汗水。
雖然賺的錢并不多,但是楊堋的心裡卻非常充實,因為他做了多年來一直想做的事情——為爸爸分擔生活的沉重、為母親擦拭額頭的汗水。
除了打工補貼家用,楊堋的暑假還有着另外一件煩心事,這件事情懸在楊堋的心頭已經很久了,但是力量尚弱的他還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随着高考成績的逐步發榜,楊堋心裡的這個坎也變得日益迫切起來。
2014年7月,高考成績放榜,楊堋考取了684的高分,這在學校裡是首屈一指的,在整個區縣也是數一數二的好成績了。
很快,楊堋家裡就接到了清華大學招生辦老師打來的電話,通過跟招生辦老師幾句簡單的聊天。
楊堋的心便已經被對未來的憧憬充滿了,他很難不去想象,在上千公裡之外的北京,會有多麼精彩的生活在等待着自己。
滿心歡喜之下,楊堋很快決定了自己未來的學習方向——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
選擇這個專業,楊堋有着兩層考慮:首先是這個專業在清華大學有定向招生計劃,不僅免學費,每個月還可以領到500元的生活補貼,再在靠自己做一些勤工儉學,楊堋有信心,不花家裡一分錢念完這個大學;
其次,這個定向計劃要求畢業生在完成學業之後,必須到中國核工業集團工作至少五年,這樣一來,楊堋未來的工作也有了着落,可以說是一條十分保險的路。
雖然很多來自城市,或者更富裕家庭的孩子會不理解楊堋的想法,為了每個月區區500元,向别人交付出畢業後五年的時間。
但楊堋清楚,自己的家庭供自己多年學習已經非常不容易,他不想浪費任何一點時間,隻想早早地完成學業,成為這個家裡的頂梁柱。
楊堋的計劃很周全,但是那個令人苦惱的問題依然懸在他的心頭。
原來,還在楊堋讀高中的時候,楊堋爸爸曾經因為一場工程意外,被幾百噸的石頭砸到了右手手臂,導緻手臂粉碎性骨折。
那次意外發生得很突然,連楊堋爸爸自己都覺得大難不死已經是幸運,但是右手手臂的後續治療卻成了老大難的問題。
為了治療楊堋爸爸的手臂,醫生在他的右手中放置了幾根鋼闆,醫生告訴楊堋家人,這幾根鋼闆必須等到楊堋爸爸的手臂完全痊愈,再做手術拿出來。
傷得這麼重,楊堋爸爸本應該聽醫囑好好休息幾個月,但楊堋爸爸的休息,也就意味着家裡徹底失去經濟來源——爺爺奶奶沒錢看病,孩子沒錢讀書吃飯,整個家庭陷入癱瘓。
因此,一等手臂稍微能活動了,楊堋爸爸就忍着疼痛,馬上回到了工作崗位、繼續打工賺錢了。
到了2014年,楊堋爸爸的傷勢已經沒有大礙了,但他胳膊裡的那幾塊鋼闆卻一直留在那兒,因為不舍得浪費時間和金錢去醫院做手術,楊堋爸爸一直靠着自己的強忍拖着日子,絕口不提去醫院做手術的事。
楊堋心裡非常擔心爸爸的身體,但又深知自己現在沒有能力賺錢、帶爸爸去做手術的錢,何況即将面臨開學,他的路費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為了這件事,高中時期的楊堋,甚至想過是不是要放棄讀書,直接去打工掙錢,這樣也可以早點補貼家用,因為他不忍心讓爸爸一直受着這樣的苦,也擔心鋼闆在爸爸的胳膊裡放得太久,會出現其他的問題。
但是楊堋知道,隻要自己提出來,别說是家裡人,即使是村裡上下老小,都會口徑一緻地勸他珍惜眼前的學習機會,再拼搏幾年。
但是一想到爸爸還在為自己受着這樣的折磨,楊堋的心裡也十分過意不去。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2014年的楊堋又迎來了一次好運。
由于優秀的高考成績,楊堋受到了社會和媒體的關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當記者問到他的家庭是否給了他足夠的支持和幫助,楊堋忍不住在鏡頭前哭了出來,他哽咽地說:
“爸爸每天挑200擔沙子供他讀書,他所有的成績都是爸爸用肩膀一擔一擔挑出來的,沒有爸爸就沒有自己的成功!”
聽之令人動容,人們在津津樂道于這位優秀學子取得的成就時,也了解到了他坎坷的身世和艱難的家庭狀況。
尤其是在知道了楊堋爸爸由于經濟原因,遲遲無法去醫院做手術、隻能将幾根冰冷的鋼闆留在自己這裡時。
社會上的好心人自發地發動了起來,他們為楊堋爸爸組織了捐款,籌集了他手術需要的費用,還幫助楊堋爸爸選擇醫院和手術醫生...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困擾了楊堋全家多時的問題終于得到了解決!
看到從爸爸身體裡取出來的幾塊鋼闆落地之後,楊堋像石頭一樣沉重的心才終于安定了下來,他又一次深感自己是這麼幸運,也下定了決心,未來一定要成長為一個有能力幫助家庭、也有能力幫助别人的人!
暑假過後,楊堋順利進入了清華大學物理系核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習,成為了一名真正的清華學子!從湘西的小山村,走到北京、走到全國第一等的學府,楊堋這一路走得艱難,也走得堅定。
在清華,楊堋依然保持着和高中一樣的刻苦,他在學習自己本專業的同時,還輔修了清華經管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第二學位。
因為他知道,在未來,能幫助自己、給自己更多選擇的,隻有自己更強的能力和更多的知識。
在課餘時間裡,楊堋也堅持着勤工儉學,他從不亂花一分錢,把自己的生活成本壓縮到最的地步,而他所有勤工儉學攢下的錢都寄回了家裡,即使身在北京,湘西山村那個小小的家,依然是他最大的牽挂。
如今,七年過去了,楊堋已經順利從清華大學畢業,繼而進入了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在别人看不見的地方,他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優秀。
在說到對自己未來的期待時,楊堋說,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專業型的技術人才,成為一個對國家和社會能做出貢獻的人,也能為自己的小家改善生活條件的人。
不管時間過去了多久,楊堋一直是那個樸素的山裡少年,讓他成功的東西不是别的,隻有是純粹的堅持。
如今,楊堋還在他的漫漫堅持路上走着,他的故事也激勵着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生活中保持向上、保持前進!
參考資料:
紀錄片《梅花香自苦寒來,父親血汗育“清華”》
來源:頭條号、搜狐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