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有“詩仙”的美稱。李白生活于盛唐時期,自幼才華橫溢,少年時便以善于作詩而聞名,而且他還擅長縱橫術和劍術,可謂文武雙全。李白的志向非常遠大,他立志要麼做濟世的宰相,要麼就做皇帝的老師。可惜李白的志向畢生未能實現,但是也因此成就了一位偉大的詩人。
李白的詩豪邁奔放,清新飄逸,與李白同時代的詩人杜甫評價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李白一生創作了許多脍炙人口的詩篇,《蜀道難》就是其中有名的一首。
《蜀道難》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描寫了蜀道峥嵘、突兀、崎岖等奇麗驚險和不可淩越的磅礴氣勢。在詩中,李白一再描寫蜀道的兇險和艱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标,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萦岩巒。
扪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絕壁。
飛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李白還反複強調“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并感歎說“使人聽此凋朱顔”、“側身西望長咨嗟”。
對于李白的這首詩,後世評價極高,例如《唐詩品彙》稱贊說:“妙在起伏,其才思放肆,語次崛奇,自不在言。”《增訂唐詩摘鈔》也稱贊說:“倏起倏落,忽虛忽實。真如煙水杳渺,絕世奇文也。”
古人講究以詩言志、以詩寓情,這首《蜀道難》自然也不例外。關于《蜀道難》的創作背景,《新唐書·嚴武傳》記載:
李白為《蜀道難》者,乃為房與杜危之也。
意思是說,《蜀道難》這首詩是因為李白擔憂好友房琯、杜甫二人的處境而創作。
原來,當時的劍南節度使嚴武“在蜀頗放肆”、“慢倨不為禮”,名聲和人品都非常差。而房琯和杜甫二人因安史之亂前往蜀地,李白很擔心他們二人受到嚴武的迫害。
其實李白的擔心并非沒有根據,杜甫在蜀地時多次險些被嚴武所害,“欲殺甫數矣”。因此李白在詩中規勸好友“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所以說,這首詩不僅是李白在感歎蜀道的艱難,同時也是在諷刺當時的劍南節度使嚴武。無論李白的本意是什麼,《蜀道難》無疑是一首難得的詩歌佳作。
然而幾十年以後,另一位唐朝詩人卻與李白唱起了反調,創作了一首《蜀道易》。這位創作《蜀道易》的詩人,名叫陸暢。
陸暢的生卒年不詳,大約比李白晚三四十年,當時李白的《蜀道難》這首詩早已傳遍天下,蜀道艱難更是人們普遍的共識。
應該說陸暢是比較幸運的,他去蜀地的時候,當時的劍南節度使是唐朝名臣韋臯。韋臯非常賢明,治理蜀地多年,百姓安居樂業,人們都認為他是諸葛亮再世,覺得他可以與郭子儀相比。韋臯自己就是一位詩人,因而對同樣是詩人的陸暢格外器重,視為上賓。陸暢在韋臯的庇護下活得如魚得水,十分滋潤。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陸暢決定和李白唱反調,寫下了《蜀道易》。《新唐書·韋臯傳》記載:
始,天寶時,李白為《蜀道難》篇以斥嚴武,暢更為《蜀道易》以美臯焉。
《蜀道易》這首詩的大部分内容已經失傳,全詩僅存第一句:
美矣哉,蜀道易,易于履平地。
雖然這首詩的内容大多失傳,但是在唐朝人李綽所寫的《尚書故實》一書中卻這樣記載:
李白嘗為《蜀道難》歌曰:“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白以刺嚴武也。後陸暢複為《蜀道易》曰:“蜀道易,易于履平地。”暢侫韋臯也。
“侫”字是巧言谄媚,以迷惑欺騙讨好的意思。顯然,陸暢的這首有違人們共識的詩中,大多都是一些谄媚吹捧之詞。“臯大喜,贈羅八百匹”,就連一向賢明的韋臯也被這首拍馬屁的詩所打動,大喜之下重賞了陸暢。
這首“碰瓷”《蜀道難》的《蜀道易》,格調頗為庸俗,不知李白如果看後會作何感想?是勃然大怒,還是輕蔑一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