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大學生的宿舍食譜

大學生的宿舍食譜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03:43:37

難忘中學時光

大學生的宿舍食譜(宿舍四處透風大通鋪)1

每當看到中學生騎着單車背着書包去上學、每當在地鐵或者公交看到孩子們捧着厚厚的課本學習,我就想起了我的中學時光。尤其是從事教育考試工作以來,中考或者高考時候,看到家長在考點外簇擁着、焦急的等待着,待考場大門打開,孩子們迫不及待的沖出考點,奔向父母的懷抱,我就想起我中學考試時的一點一滴。

我的中學從1984年到1990年,整整六年都是在河北内丘中學度過的。這六年,不論是初中、還是高中,都發生了很多事情,有過很多老師任過課、更有很多小夥伴。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但一些事情還都曆曆在目。

内中,内丘縣的最高學府,也是縣裡唯一的一所重點中學。想進入内中學習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必須經過全縣的統一考試。

記得是1984年五六月間,天氣已經炎熱。我參加了内中的小升初考試,我的老家距離縣城10公裡,那時候還沒有在考點找賓館提前一天到達那一說。考試當天早上,起個大早吃點東西(一般而言,母親會煮點挂面,荷包兩個雞蛋,寓意100分)。父親騎車帶我到縣城考試。依稀記得那天蒙蒙細雨,提前到達的家長和學生都在大門外等候。這是我和内中的第一次邂逅,透過大門看學校,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棵大榕樹,樹葉細密茂盛,開着毛茸茸的紫色的小花,雨滴從樹葉間落下,淅淅瀝瀝,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當時考試的科目好像是語文、數學和自然。進入考場,後面的黑闆上大大的書寫着“沉着、冷靜、多思”。除了考試的鐘聲鈴聲之外,大喇叭也播報着注意事項,這一些對于一個農村的孩子而言,都感到好奇、新鮮。

大學生的宿舍食譜(宿舍四處透風大通鋪)2

上天保佑,我順利的考上了内中。開學的時間大概是8月下旬,報到那天,父母把我送到學校。在分班榜上找到自己的名字,我被分到23班。登記、買飯票、住宿,一切安排妥當。父母要回家的時候,我才意識到,今天晚上不能回家睡覺了、也不能回家吃飯了。

當時内中校園的布局是對稱的,進門的甬道将内中左右分開。從北到南,前面幾排是老師的宿舍和辦公室。然後是教室,東邊三排是初中,每排一屆;西邊是高中,也是三排三屆。教室的兩側是宿舍,東邊是女生宿舍、西邊是男生宿舍。學校的最南邊是食堂,當時分為一食堂和二食堂。學校的東邊有一個大門,大門外面還有一個大操場。

記得當時内中,隻有一棟2層樓房,在靠近大門的西側,是老師的宿舍。我們上初一的時候,學校又新建了一個2層教學樓,好像是初二的時候,我們搬進了新建的教學樓。因此可以說,我們是第一屆在樓房上課的内中學生。

前幾年,我曾經到内中,看望、拜訪以前的同學和老師。規劃整齊的校園、現代化的樓房、塑膠跑道、風雨操場、郁郁蔥蔥的綠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這還是我曾經上學的内丘中學嗎?我已經完全認不得這個地方了,已經找不到一丁點以前的模樣。同學介紹,這裡是以前的宿舍、這裡是以前的教學樓........。除了學校的建設發生了變化,以前的老師更是全部退休了,曾經的同學已經成了學校的領導或者說老教師了,不禁感歎“歲月無情催人老”。不過感到高興的是,内中的教育質量較我們上學的時有了很大的進步,每年都有不少的學生考取985、211,甚至清華、北大等知名學府,這在以前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雖然曾經的校舍不在了,但學校的記憶還是永遠留在我的心中。

按說回憶中學時光,最應該回憶的是學習和成績,最該回憶的是老師和教學。可無奈在上學時,在這一點确實沒什麼可說的,甚至可以說都是痛苦的回憶。不知是當時自己學習不努力,還是整個教學環境不好。反正感覺是學生不好好學、老師不好好教,基本上都是在混日子。尤其是初中語文,在初一的時候語文老師因病去世,學校也就沒有安排其他語文老師了。常常是這個老師代一節課、那個老師代一節課,老師教得不系統、要求也不嚴,以至于語文成了我的一個軟肋,中考、高考成績都不理想,甚至工作後,常用的唐宋詩詞、文學大家、中外名著都一竅不通。其他老師也最多能把書本照本宣科就不錯了,更别說拓展和課外書了。不管怎麼樣,不知是當時考試比較簡單,還是有的同學暗自努力學習,我們班還是有幾個學生考上了中專(當時的中專比高中難考,中專畢業就是商品糧),很多考上了内中的高中,當然我也很幸運的考上了高中。

其實中學最難忘的還是艱苦的生活,不妨從“吃、住、行”予以回憶記錄。

大學生的宿舍食譜(宿舍四處透風大通鋪)3

我們上學的時候,比以前的幾屆可能還好一點,就是不吃粗糧了,全部是細糧。剛開始可以用糧票換飯票,後來就是從家裡帶小麥換飯票。學校的飯一年四季都是糊面湯(不是疙瘩湯),雖然是饅頭,但是要麼硬、要麼夾生,如果不是餓得慌,是很難下咽的。學校也有菜,但是那不是炒菜是煮菜,冬天是煮白菜,夏天煮冬瓜。基本上是不放油的,最多是放點鹽、醬油和醋。每份好像是2分錢還是5分錢,即使是這樣,也還是舍不得吃。或者條件不允許吃,有時候幾個人才合着打一份。

當時學校有兩個食堂,學生不論是高中還是初中都在一起打飯,并且當時不知是怎麼組織的,不排隊互相擁擠。這樣高中的就欺負初中的,個子高的就欺負個子低的。個子高的從前面的個子低的頭上打飯,有時還把飯灑到同學的頭上。我在初一的時候,有時候都打不上飯,也曾經被灑過飯。後來,我和一個個子高的同學一起吃飯,他負責打飯,我負責洗碗。其實洗碗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是是冬天,學校的水管都結冰了,隻有中午解凍了,才用冰冷的涼水簡單的洗一洗碗。在整個冬天,我的手都是起凍瘡的,凍得紅通通,漲得像胡蘿蔔一樣。找到校醫,校醫說“沒事,夏天就好啦”,說的确實沒錯,但也很令我無語,現在想起來、和别人說起來都是笑談。不過不管怎樣,總算吃上飯了。

學校食堂的飯對于衛生條件是不敢有過多要求的,更談不上食品安全檢查和留樣候檢了。經常能在飯裡吃出各種各樣的、你想都不敢想的東西,雖然有時候富含蛋白質,但不免讓人惡心。那時候吃飯都是打好之後,在食堂前面蹲着吃。記得有一次,一個同學在湯裡吃出了耗子,這樣一傳開,同學們都把湯倒在地上,不一會,就“湯流成河”了。

那時候不論是寒假還是暑假,由于學校食堂煮飯的大鍋長時間不用,已經生鏽了,開學第一頓飯總能吃出鐵鏽的味道。最難過的是寒假開學,一般是在初八開學,家裡都還在過春節,都在吃好的喝好的,但是到了學校就是殘羹冷炙、就是難以下咽的飯菜........。是很不想開學的。

初中我們住的宿舍是平房瓦房,有窗戶沒玻璃,沒有暖氣,雖然有火爐但一般不生火。當時是一個通鋪炕,人擠人、人挨人。有的地方已經破損,高低不平,我們就鋪上點幹草,然後鋪上褥子睡覺。

這個宿舍四處透風,冬天是不好過的。沒辦法隻有鋪的厚一點蓋得多一點,一般每個人都有兩個被子。如果周六不回家,你可以把所有同學的被子鋪在炕上,蓋在身上。這樣有的鋪個十層八層,蓋個六層七層,也就不冷了,也覺着很幸福了。這個宿舍的夏天也不是好過的,除了熱之外,就是跳蚤多,有時候能用手指蘸點唾液能抓住跳蚤,有時候身上癢的一晚上睡不着覺。

記得初中的時候,我們宿舍和24班的宿舍挨着,兩個宿舍的牆上被捅了大洞。晚自習之後,兩個班的同學還通過這個洞說話、吵架。尤其是24班的同學個子大,經常欺負我們班,每天還用一個大粗木棒,捅牆捅洞,牆上的沙子灑落在挨着牆的同學的鋪上。我們班也敢怒不敢言,隻有等他們消停下來,才能打掃衛生準備睡覺。現在想一想,那時候有的同學真是調皮。

到了初三和高中階段,很多同學都到縣城工作的親戚宿舍或者家裡借住。我記得和同學去過教育局、運管站住過,最長的還是在廣播站和縣人大居住。尤其是在縣人大居住的時候,我們還可以自己做飯,從家裡帶點白面換點面條,用蒜黃當鹵(注意不是蒜黃炒雞蛋,因為舍不得),這也比學校的飯好多了。前幾年回縣城,據當時一起吃飯的同學講,那個買面條的還在。下次回去,一定拜訪那個面條攤點買點面條,看還能不能吃出當時的味道。

那時候一周休息1天。初一的時候不會騎自行車,一般父騎自行車接送,有時也讓同村的年齡大一些大同學帶着回家。初二學會了騎車,但家裡沒有自行車,還是接送。直到初三家裡新買了自行車,才把以前的舊車子淘汰給我騎。回家的過程中也發生了兩件難忘的事情。一次是爺爺騎車送我到學校,被一個小吉普車撞了了,當時我還小,不知怎麼辦,記得都哭了,好歹人家及時送醫院并穩妥善後。另外就是一次回家的時候,一個小夥伴把腳碾壓了一下,雖然無大礙,但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不願意是上學,到處治病到處檢查,好長時間沒有去學校,當時就想着休學了。不過經過一個寒假的自學,成績趕上了,數學考試還考了中學後的第一個滿分。

大學生的宿舍食譜(宿舍四處透風大通鋪)4

我家孩子去年考取大學,他的中學生活也成了回憶。他初中在石家莊28中走讀,中午吃小飯桌。高中在石家莊二中南校區住校,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四個人一個宿舍,有暖氣有空調;每次回家車接車送;每次回家都帶一個大箱子,衣服等生活用具一大堆,髒衣服帶還要回來洗........,生活的舒适度和質量還是很高的。當然,我也經常和他說我們上學時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也經常教育他“生活上向低标準同志看齊,學習上向高标準同學看齊”,他卻不屑一顧,說我們“out”過時了。想一想,現在社會發展了、人們生活富裕了,那個家庭不是為了孩子的學習盡其所能呢?何況現在孩子的學習壓力比我們當時大多了。

中學時代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階段,不但要學知識、學技能,而且是“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

回憶我的中學時光,生活雖然苦一點,但學習沒那麼的的壓力,總的感覺是“稀裡糊塗,朦朦胧胧”。能回憶很多人、很多事,但一點也不系統、不連貫,都是零碎的。其實這也許就是最真實的、最原始的、最接地氣的中學時光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