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教條主義的可怕之處

教條主義的可怕之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8 13:34:14

教條主義的可怕之處(為教條主義畫像---教條主義比經驗主義危害更大)1

既要反對經驗主義,就要反對教條主義;但主要是反對教條主義。教條主義可以分三個層次,每個層次給若幹案例如下:

一、 懵懂

今日企業管理領域這種情況很多,先樹一個有光環的管理标杆,自己其實壓根未搞明白怎麼回事,基本都邏輯疏通能力都沒有,就瞎說盲幹。

故事1:蔔子妻修褲

鄭縣有個叫蔔子的人,叫他的妻子做褲子,他妻子問:“現衣這條褲子做成什麼樣子?”蔔子說:“像我的舊褲子。”他妻子因而把新褲子弄破,使它像舊褲子。

故事2:蔔子妻飲憋

鄭縣人蔔子的妻子來到集市,買廠甲魚回家,過穎河時,以為甲魚渴了,就放它到河裡去喝水,結果丢了買的甲魚。

故事3:鄭人得車轭

鄭縣有人得到一個車輛,但不知它的名稱,就問别人說:“這是什麼東西?”别人回答說:“這是車輛。”不久他又得到一個車轭,又問别人說:“這是什麼?”别人回答說:“這是車轭。”問話的人非常氣憤地說:“剛才說是車扼,現在又說是車輛,車轭怎麼這樣多呢?你在欺騙我!”于是和答話人發生了争鬥。

故事4:衛人佐弋

衛國有個幫着别人射飛禽的小官,鳥落下後,就先用頭巾向鳥揮動,鳥受驚飛去而無法射中。

故事5:少者侍長者飲

年紀輕的侍侯年紀大的人喝酒,年紀大的人喝,他自己也喝。

另—種說法:魯國有個自以為高明的人,看見年紀大的人沒能把杯中酒喝完就嘔吐,也仿效着嘔吐起來。

另一種說法:宋國有個年輕的人也想仿效高明的樣子,看見年紀大的人喝酒一飲而盡,自己不會喝酒也想一飲而盡。

二、 望文生義

企業學習管理标杆,也須先理解标杆為什麼是标杆? 如果它有道理,那麼背後的原理是什麼? 如果它有效用,那麼背後需要支撐的條件是什麼?

案例1:宋人解書

古書上說:“紳之束之”譯:反複約束自己。。宋國有個研究這部書的人,就用重疊的帶子把自己束縛起來。别人問:“這是為什麼?”他回答說:“書上是這樣說的,當然要這樣做。”

案例2:魏人讀記

古書上說:“既雕既琢,還歸其樸”注:出自《莊子ž山木》,意思是通過日常的雕琢修煉,以返璞歸真。魏國有個研究這部書的人,一言一行都學習這句話,做任何事都講求修飾,說道:“真是困難啊。”結果反而失掉了他原來的樣子。别人說;“這是為什麼?”他回答說:“書上是這樣說的,當然要這樣做。”

【解】: 雕琢是手段,是功夫,歸樸是目的。若為雕琢而雕琢,則永不能歸樸。

案例3:燕相說郢書

郢地有個給燕相寫信的人,晚上正在寫着,燭火不亮,就對拿燭的人說:“舉燭。”嘴裡說着“舉燭”,信中也誤寫上了“舉燭”。舉燭,并不是信的本意。燕相收到信後卻解釋說:“舉燭,也就是祟尚光明;所謂崇尚光明,也就是要選拔賢人加以任用。”燕相告訴燕王,燕王非常高興。國家因此治理好了。治理是治理好了,但這并不是信的本意。當代被提拔的學者大多都像這類人。

【解】:

不明其中道理,望文生義地解釋,即使僥幸出了好結果,也隻是“瞎貓碰到死耗子”,不可重現的。

三、 盲信

不考慮自身實際情況,“相信外在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

案例1:鄭人買履

鄭國有個打算買鞋的人,先自己量好腳的尺碼,然後把它放在座位上,等到去集市時卻忘了帶上。已經挑好了鞍,才說道:“我忘記拿尺碼了。”于是返回家裡去取。等到再返回集市時,集市已經散了,結果沒有買到鞋。有人說!“為什麼不用腳試試?”他說:“我甯願相信尺碼,不能相信自己的腳。”

【解】:

鄭人買履是《韓非子》一書中知名度最高的典故之一,是對教條主義最形象的鞭撻!

故事1:燕王貴子之

子之擔任燕相,地位尊貴并專權獨斷。蘇代為齊國出使燕國,燕王問他說:“齊宣王是怎樣的一個君主?”蘇代回答說:“一定不會稱霸天下了。”燕王說: “為什麼?”蘇代回答說:“過去齊桓公稱霸的時候,朝廷内的事托付給鮑叔牙,朝廷外的事托付給管仲,桓公蓬頭散發和宮女腸混,每天在宮中市場遊玩。現在的齊王不相信他的大臣。”于是燕王就更加信賴子之。子之聽說後,派人贈給蘇代一百镒金,随便他派什麼用場。

另一種說法:蘇代為齊國出使燕國,看到若不使子之獲得好處,就一定不能辦成事情回國,奉獻和賞賜的東西也不會拿出來,于是見到燕王,就稱贊齊王。燕王說:“齊王這樣賢明,那不是一定要稱王天下了嗎?”蘇代說:“挽救危亡都來不及,怎麼能稱王呢?”燕王說;“為什麼?”蘇代說:“他對所愛的大臣任用不當。”燕王說:“齊國滅亡又是為什麼呢?”蘇代說:“過去齊桓公敬愛管仲,立為仲父,國内大事由他處理,國外大事由他決斷、全國的事都由他掌握,所以能夠徹底匡正天下,多次會合諸侯。現在的齊王對所愛的大臣任用不當,所以知道齊國要滅亡。”燕王說:“現在我任用子之,天下的人還沒有聽說呐。”于是第二天大行朝會,全聽子之。

【評】:

成功的案例背後自有其一整套因果邏輯,人們不肯費神、動腦子對待這種事實,卻很容易把個别能看得見的表征性要素簡化為成功的充分必要要素(其實就是缺乏邏輯思辨能力,又貪高貪快)。有這麼一種愚蠢的認知邏輯在先,一些别有用心的逐利者(比如蘇秦的弟弟蘇代這種辨士)再搖舌鼓唇,一些錯誤的重大決策就這樣做出了。

當今也常見很多企業的老闆,也有這種好高好快的心态,也有這種簡化标杆案例成功邏輯的愚蠢認知邏輯,另外這個時代又有數量更多的辨士(專家顧問),所以做出像燕王這樣愚蠢決策的情況很常見。

故事2:燕王讓國

潘壽對燕王說:“大王不如把國家讓給子之。人們所以說堯很賢明,是因為他把天下讓給了許由,而許由又肯定不接受,那就是堯有讓天下的名聲而實際上又不失去天下。現在大王把國家讓給子之,子之肯定不接受,這樣就是大王有讓國家給子之的名聲而和堯有同樣的行為。”于是燕王就把國家整個地托付給了子之,子之異常尊貴。

另一種說法:潘壽是個隐士。燕王派人招請他。潘壽拜見燕王說:“我擔心子之會像益一樣。”燕王說:“怎麼像益一樣呢?”潘壽回答說:“古時禹死時,本打算把天下傳給益,禹的兒子啟的手下人就相互勾結攻益而立啟。現在大王相信寵愛子之,準備把國家傳給子之,而太子的手下人都懷有官印,子之的手下人卻沒有一個在朝廷做官的。大王如果不幸去世,那麼子之也就要像益一樣了。”燕王因而把官吏的印都收上來,凡是俸祿在三百石以上的官印都交給子之處理,子之的地位大大尊貴了。

另一種說法:燕王想把國家傳給子之,向潘壽讨教,潘壽回答說:“禹寵愛益,要把天下托付給益,過後不久又把啟手下的人任為官吏。禹到年老的時候,又認為啟不足以擔任天下大事,所以把天下傳給益,但權勢都在啟手中。過後不久啟和他的朋黨向益進攻,奪了益的天下。這是禹名義上把天下傳給益,實際上是叫啟自己奪取天下。這表明禹遠遠比不上堯和舜。現在大王想把國家傳給子之,而官吏沒有一個不是太子手下的人,這是名義上傳子之而實際上讓太子自己奪回。”燕王于是收回官印,凡是俸祿在三百石以上的官印都交子之處理,子之地位就尊貴了。

【評】:

組織領導者逐名釣譽,而不以組織最大利益為重,其實就是一種極度的“大私”。而其之所以追逐這樣的名譽,又在對标杆案例(堯舜禹禅讓)的錯誤解讀上。而其之所以錯誤解讀,又在于缺乏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所以,領導者提高基本修養,保持理性、客觀、不鑽牛角尖,同時又時刻警醒自己對組織的責任所在(公心),才能避免燕王哙的這種愚蠢、荒唐的作為。

備注:燕王哙學習傳說中的“堯舜禹”聖舉,把王位禅讓給大臣子之(這事春秋戰國史上絕無僅有的),太子勢力不服,于是燕國大亂。中山國趁機進攻燕國,奪取了燕國幾十座城池;齊國也趁機攻燕,殺死了燕王哙,活禽了子之,燕國亡國。後在趙國幫助下,又立了燕昭王,才得以複國。

故事3:樛留論“兩用”

韓宣王向樛留詢問:“我想同時重用公仲和公叔,可以嗎?”樛留回答說:“過去魏國同時重用樓鼻、翟強而喪失了黃河以西的領土,楚國同時重用昭、景兩大姓而喪失了鄢、郢兩地。現在您要同時重用公仲、公叔,他們必将内争權勢而外通敵國,國家就一定要有憂患了。”

有人說:過去齊桓公同時重用管仲、鮑叔,成湯同時重用伊尹、仲虺。如果同時重用兩個大臣是國家的憂患,那麼桓公就不能稱霸,成湯就不能稱王。齊湣王隻重用一個淖齒,結果自己被淖齒殺死在東廟;趙武靈王隻重用一個李兌,結果自己被李兌圍困餓死。

評:

君主有術,同時重用兩個人也不構成憂患;君主無術,同時重用兩個人就會導緻内争權勢而外通敵國,重用一個人就會導緻大臣專權而劫殺君主。現在樛留不能用術去勸說君主,卻叫他的君主不同時重用兩個人而隻重用一個人。這種做法,若沒有喪失西河、鄢、郢的憂患,就定有殺身餓死的禍害。即是說,樛留沒有好見解向君主恰當進言。(出自《難一》)

【評】:

這個案例是個極好講教條主義的案例。

同時重用兩個大臣,讓他們相互制衡。這個做法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呢?樛留認為是錯的,他的論據是魏、楚兩個國家曾經同時重用兩個大臣而造成國家重大損失的失敗案例。另外又有人認為“兩用”大臣是對的,他們的論據是齊桓公同時重要管仲、鮑叔牙,而成湯同時重要伊尹、仲虺的成功案例。

我們從中不難夠看出教條主義的死穴:缺乏邏輯思辨,對于成功案例和失敗案例的成敗邏輯,都沒有系統化分析能力,很随機地摘取一個局部的表征性要素,把它指定為成功或是失敗的充分必要條件。

韓非子比較有洞察力,他指出“兩用”大臣隻是表象因素,根本不是問題的關鍵要素,關鍵要素是君主用術的能力。

【總評】:

教條主義的本質,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然”是表征所在,“其所以然”是原理所在、是因果邏輯所在、是很多隐形支持要素所在。

教條主義大行其道,原因在于三個“不好”:

第一是心态不好;采取行動前的心态是好高骛遠、求快求大,很容易“貪令智昏”。

第二是動機不好;如果事情的定位一開始就是“形象工程”、“政治工程”、“考驗執行力的工程”,一切惡果都是水到渠成的,不如此倒不正常。

第三是認知能力不好;缺乏基本的邏輯思維能力,思考方式粗放、不嚴謹,表現症狀是神秘主義、“随大流”主義、以偏概全、忽略潛在條件、想當然等。認知是錯的,焉有行動是對的?繳納“智商稅”是定數而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