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孩子認識時間。有好些孩子“磨蹭”,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時間觀念,五分鐘對于他們來說,可能就是從一數到五,也有可能是“等一會兒再等一會兒再等一會兒”……沒有一個量化的時間觀念,孩子做事情自然就不可能有計劃,也自然就快不起來。“聽話”的、“能配合”的孩子,可能在父母的要求下,就乖乖做好事情了,可“不聽話”的、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注意力的孩子,就可能被父母貼上了“磨蹭”的标簽。
2、教孩子理解效率。其實也是認識時間的一種延伸。很多時候,關于時間、關于效率、關于快節奏,都是成人習慣了這個社會之後,才有的觀念,然後再用這個觀念去要求孩子。而在孩子來說,他們沒有什麼非做不可的事在等着他們,他們的生活原本就是慢的,慢慢學習、慢慢适應、慢慢成長。如果你想要孩子做事情不磨蹭、有效率,那就首先要讓孩子明白,什麼是效率。小米就問過我這個問題,讓我有了上述的感悟。然後給她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說十分鐘的時間,你可以做好刷牙、洗臉、洗腳這三件事,但是因為你還想玩,一會兒跑到這裡,一會兒跑到那裡,最後隻做成了刷牙這件事。本來十分鐘是可以做三件事的,結果你隻做了一件事,這就說明你的效率低了,沒有利用好時間。
3、把“等會兒”具體量化。媽媽們肯定會很煩惱于在催促孩子時,孩子那一遍又一遍地回應“等會兒,等會兒,再等會兒”。事實上,不僅是孩子,就是大人也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當你手中的事情沒做完時,你會不會在别人的催促、叫喚下,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最起碼我不會,如果我此時正寫文章,正寫到興頭處,叫我馬上去吃飯,我肯定會張口就答“等會兒”!
4、規定時間做規定事。這其實有兩個層面,一是和孩子一起學會計劃時間、管理時間,安排好某個時間段做某件事。比如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從周一至周五,和小米約好的大緻時間段就是6點多放學回家後先放松放松,可以吃點水果喝點酸奶,可以和芭比玩,可以畫畫……到了7點就要開始練舞蹈,8點喝牛奶,然後洗漱,8點半開始閱讀時間,9點多睡覺。當然不是說一絲不苟地一到規定時間就必須放下手中正做的事,允許有一些彈性,但每個時間段還是分得很清楚的。
5、體會磨蹭帶來的後果。都說吃一塹長一智,我們不以懲罰為目的,但有的時候,讓孩子适當地體會一下磨蹭所帶來的後果,也是有助于他們吸引教訓,提高速度一個輔助辦法。之所以說輔助,還是覺得偶用就好,正面教育為主。
6、遊戲方式加快速度。通常一進入到遊戲或者比賽的環節時,再磨蹭的孩子,都會不由自主地提高速度,因為孩子天生就是喜歡遊戲的。這一點尤其對于還無法教他們認識時間的小寶寶來說,最為适用。
7、留出時間。給孩子留出時間,這也是父母接受孩子“磨蹭”,再進行引導的一個辦法。如果孩子有可能拖拉或磨蹭,而接下來要做的事時間比較緊急,比如半個小時後就要出發去趕飛機,在此之前孩子得趕緊吃完飯穿好外套等等,那麼就把出發的時間先定下,然後再預留出更多一些的準備時間讓孩子來完成他(她)所需要完成的任務,這樣就不會因為時間緊急而導緻快點兒媽媽和等會兒寶寶之間的摩擦發生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