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杜蔚 每經編輯:董興生
7月盛夏,高校錄取通知書陸續寄出,将送至千家萬戶,一張張鮮嫩的面孔即将踏上嶄新的人生旅程。
大學之于人生,意味着什麼?想必對每位大一新生來說,都是未知的期待;而大學畢業後的選擇,亦對今後的發展十分重要。今日(7月9日),以清華大學為拍攝對象的紀錄電影《大學》正式開畫,該片采用紀實手法,把鏡頭對準了4位清華人不同的人生境遇與選擇,聚焦了當下大衆最為關注的話題——畢業就業,在人生的岔路口上該如何抉擇。
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清華大學曾是熱門影片《無問西東》的拍攝“主角”,彼時由章子怡、黃曉明、王力宏等知名演員出演,以清華百年史為題材,勾起了無數觀衆的笑容和淚點,最終斬獲7.54億元高票房。這次,從出品、制作到演員,均由清華人自己完成的《大學》,會給市場帶來驚喜嗎?與商業影片不同,小衆紀錄電影十分不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試圖通過數據來溯源我國紀錄電影的成長與變化。
2021年正值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每經記者了解到,《大學》通過伴随式拍攝,将3年時間積累的逾1000小時素材,濃縮進110分鐘。
“《大學》選取清華當中普普通通而又注定不凡的4個人物跟拍,紀實性很強。不但留下了老師和同學的生活、工作、選擇等,同時也為這個時代,留下了非常寶貴的紀實資料。”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在《大學》點映會現場的視頻緻辭中這樣評價道。
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影片聚焦了4位身處不同人生階段的清華人,他們所面臨着的、各自不同的重要抉擇:高考、畢業、入職、退休。正如楊斌所說:“人生中的關鍵幾步塑造着人生的整體樣貌。”
這四個人生重要階段的選擇,是所有人都要經曆的,因此迅速引發觀衆共鳴,熱議紛紛湧來:“影片開頭從嚴同學高考和查分開始,那個場景真是熟悉,一下就真情實感地代入了”、“看到屏幕裡熟悉的身影不禁有些‘淚目’,這些都是我們的青春啊,希望大家都能堅持自己的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大學》的創作團隊均為清華學子,其制作方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清影工作室。該工作室曾參與《喜馬拉雅天梯》《無問西東》等多部院線電影;還拍攝了《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爆款紀錄片,被業内稱為“紀錄電影制作的探索者和引領者”。
“這不是一部清華大學的宣傳片,而是一部讓每個人都能從中思考自己的人生應該如何度過才更有意義的影片。”楊斌認為,大學是一個熔爐,對青年人有塑造力和決定力。“每個人在影片中都會找到自己的影子,會想到自己的大學時光以及自己的一些選擇。也許,你就是下一部影片的主人公。”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楊斌希望,傳遞大學精神與使命的《大學》能讓更多觀衆看到,“它是一部像鏡子一樣的影片,映射着、關照着我們每個人的内心世界”。
盡管《大學》引發不少觀衆的共鳴,也迎來衆多清華學子的熱情包場,但從上映首日的票房來看,仍脫不開小衆紀錄電影的束縛。
燈塔專業版顯示,7月9日,共7部新片上映,《大學》首日排片占比僅1.2%,而《中國醫生》《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4完美爸爸》《俑之城》《再見汪先生》的排片均高于《大學》,分别為:40.8%、14.9%、11.1%和6%。截至7月9日15時許,《大學》票房88.6萬元。
近年來,雖然《舌尖上的中國》《如果國寶會說話》《我在故宮修文物》等國産紀錄片頻頻破圈,收獲無數粉絲,但紀錄電影還在不斷探索的路上,高票房締造者十分稀少。
從其成長曆程來講,我國紀錄電影的發展年頭并不短。“根據我們平台的記錄,我國最早一部有票房的紀錄電影是《紅旗漫卷西風》。”燈塔研究院行業分析師張榮棣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該片距今已有71年,于1950年上映。
經過漫長的發展,小衆國産紀錄電影已有兩部票房過億。燈塔專業版顯示,截至7月7日,内地市場票房最高的紀錄電影是2018年上映的《厲害了,我的國》,該片票房4.8億元,其次則是票房1.71億元的《二十二》。
圖片來源:燈塔專業版
與此同時,在内地市場上映的紀錄電影的數量正在穩步提升。
據燈塔專業版,上映的紀錄電影數量從2014年的6部,到2019年已提升至23部,在全年影片數中的占比則由1%,逐漸到了3%以上,當中雖有波動,但趨于平穩。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年上映影片總數僅366部,這當中紀錄電影有13部,占比3.55%。雖然紀錄電影的數量有所增加,但高票房者較少,近7年來,紀錄電影在全年總票房的占比尚未突破1%。
尚屬成長期的國産紀錄電影,制作方都愛圍繞哪些背景展開?“在近十年的紀錄電影中,反映中國各地區風土人情的紀錄片,如地方美食、特色美景等較多。”對此,張榮棣進一步告訴每經記者,曆史題材的紀錄電影也占有相當的比重,“這裡的曆史分成近代史和古代史兩種,古代史以民族文化、朝代更叠題材為主,近代史則多是曆史人物、曆史事件的講述。”
附:近5年,内地市場紀錄電影票房TOP一覽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