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曆史演變:
人類許多民族在語言的發展中産生了适合本民族語言的詩歌形式。在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其中最早的詩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時期中葉。
到了戰國時期,在南方的楚國華夏族和百越族語言逐漸融合,其詩歌集《楚辭》突破了《詩經》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體現南方語言的特點。
2、漢代的古體詩:
漢代時樂府詩形成。樂府詩是為了配音樂演唱的,相當于現代社會的歌詞。這種樂府詩稱為“曲”、“辭”、“歌”、“行”等。三國時期以建安文學為代表的詩歌作品吸收了樂府詩的營養,為後來的格律更嚴謹的近體詩奠定了基礎。
唐宋的近體詩
到了唐代,中國詩歌出現了四句的絕句和八句的律詩。律詩押平聲韻,每句的平仄、對仗都有規定。絕句的規定稍微松一些。
另外,在宋代達到頂峰的詞也是詩歌的一種重要形式。詞的格式要依從一些固定的詞牌,以便于配以樂曲演唱。
3、後期發展:
自元代開始,中國詩歌的黃金時期逐漸過去,文學創作逐漸轉移到戲曲、小說等其他形式。
發展順序:詩經—楚辭—樂府—賦—辭—唐詩—宋詞—元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