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為泰山又是所謂“五嶽之首”的東嶽,所以又轉而把妻父稱作“嶽翁”、“嶽丈”等。從此說可以看出,“泰山”之稱雖然雅緻,但出典卻并不十分光彩。也有許多人不同意這種說法,因而有了第二種說法:稱妻父為“泰山”,是由于泰山頂上有丈人峰的緣故。《唐六典》講:“泰山周一百六十裡,高四十餘裡,群峰得名者甚多,而丈人峰在山頂,特出群峰之表。”宋代晁說之在《晁氏客語》中以為“泰山”成為丈人代稱,是因為俗稱妻父為“丈人”,而泰山中丈人峰兀然特立,人言泰山必然先想起丈人峰,故而日久天長,“泰山”也成為妻父之尊稱。對這種說法,有人還作過考證。明代蕭協中作《泰山小史》說:丈人峰“在嶽頂西南,巨石特立,俨然人狀,故名。”清代聶劍光着《泰山道裡記》說:“泰山絕巅裡許為丈人峰,狀如老人佝偻。”由泰山頂上一座狀如彎腰曲背老翁的石峰,想到“丈人”,又從“丈人峰”聯想到“泰山”,漸漸地将妻父之稱與泰山聯系起來。但是推其本意,此說的起因卻與妻父之稱相差甚遠。還有一種說法比較幹脆,“泰山”之稱乃是從傳訛轉化而來。清代趙翼着《陔餘叢考》一書,其卷三十七中說,晉人樂廣為衛厘父,衛厘尊其為“樂丈”、“樂”訛為“嶽”,“樂丈”訛為“嶽丈”,又從“嶽丈”變化為“嶽翁”、“嶽父”。“嶽”又使人聯想起“五嶽之首”的東嶽泰山。因而妻父又被稱為“泰山”。為了與“嶽父”之“父”相應并稱,人們将妻子之母尊稱為“嶽母”,也有一些人,為了與“泰山”相應并稱,便将妻子之母尊稱為“泰水”。
2、唐段成式《西陽雜俎》前集卷十二記載,唐玄宗李隆基于開元十四年(726年)到泰山封禅,由丞相張說擔任封禅使,張說順便将女婿鄭镒充作随從也帶去了。按唐代官例,去泰山封禅後,丞相以下的官吏都可以升一級。鄭镒本是九品小官,張說卻利用職權,一下子提升他四級,成為五品。九品、八品小官着淺青色官服,而五品官就可穿淺绯色官服,唐玄宗在宴會上看到鄭镒的官服突然換了顔色,很覺奇怪,便去問他,鄭镒心中有鬼,隻得支支吾吾,顧左右而言他。這時唐玄宗身邊有位長于諷刺滑稽的優伶黃幡綽插了一句話:“此泰山之力也!”借指封撣泰山之事,隐指張說越級提拔女婿,含意深刻,妙語雙關。唐玄宗心中明白,因礙于張說面子,不便發作。此言一下子傳遍朝野,聽者無不掩面失笑。後人有好事者,因此戲稱他人妻父為“泰山”。不料沿襲日久,戲稱成為尊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