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内側膝痛
曉曉是25歲的研究所學生,每天坐着的時間非常多,也因此變成的「小腹婆」。為了身材,曉曉開始了她的慢跑計劃。第一次跑完5公裡的隔天,兩個膝蓋酸痛到走路用拖的,不僅上下樓梯有難度,連坐下和起立都成問題,所以隻好休息不敢再跑。
過了2個禮拜後,雙膝酸痛終于好轉,但是左膝内側的疼痛卻明顯了起來,特别是坐久或是蹲久了要站起來的時候,疼痛最明顯,有時會痛的無法行走。經檢查後診斷為左膝『鵝足肌腱炎/滑囊炎』。
鵝足肌腱炎/滑囊炎
鵝足(Pes Anserinus)是個解剖的名詞,指的是在膝部的内側,由半腱肌(Semiteninosus)、股薄肌 (Gracillis)和縫匠肌 (Sartorius)所組成的聯合肌腱構造,因為外型像鵝掌,因此稱為鵝足 (Pes Anserinus ) 。
鵝足肌腱炎或滑囊炎,指的就是此處的發炎疼痛狀态,因為病理上難以區别是由滑囊或肌腱所引起的疼痛,所以有些文章将此疼痛稱為鵝足肌腱滑囊征候群。
鵝足(Pes Anserinus),拉丁文,Pes → 動物足/ Anserinus → 鵝。
臨床症狀與好發族群
内側膝痛是鵝足肌腱炎/滑囊炎最主要的臨床症狀,特别是當久坐或久蹲後,要站起來瞬間會發生疼痛,站起來走一段時間疼痛會減緩或消失;有些人上下樓梯也會痛,通常上樓梯比下樓梯痛。嚴重一點時,鵝足局部會腫痛發熱,走路的時候也會痛,坐着的時候疼痛稍減;有些人在晚上睡覺平躺,膝蓋伸直的時候也會痛,因此造成失眠。
以下是容易有鵝足肌腱炎/滑囊炎的族群:
發生原因
發生鵝足肌腱炎/滑囊炎的原因與膝部内側壓力及張力增加,鵝足肌腱過緊,對于鵝足滑囊的摩擦過度有關。另外,直接的外傷,或是内側膝部的扭拉傷也可産生鵝足肌腱炎/滑囊炎。
臨床檢查
鵝足肌腱炎/滑囊炎,理學檢查時,最基本的發現就是在鵝足肌腱處有壓痛點,鵝足滑囊隻有發炎腫脹的情況下才摸的到。
内側膝痛的原因有多種,如:髌骨-股骨疼痛症候群、 内側副韌帶(MCL)的損傷、内側半月軟骨損傷、胫骨平台壓力性骨折、股骨髁不明骨壞死...等,需仔細鑒别診斷。
X光檢查主要是鑒别退性關節炎的關節病變及壓力性骨折,對于鵝足肌腱炎/滑囊炎診斷并無必要。超音波檢查和磁振造影(MRI),可以鑒别診斷其他相關病兆。
治療方法
大部分的情況下,鵝足肌腱炎/滑囊炎,都可以透過休息和口服消炎止痛藥物下得到緩解。在急性發炎局部紅腫熱痛的時候,冰敷有助于控制發炎和減少疼痛。若是疼痛嚴重,服藥效果不佳,可局部注射局部麻醉劑加低劑量的類固醇。
急性及慢性恢複期,都應避免蹲踞及膝部過度彎曲的坐姿,如盤坐、跪坐...。建議要坐椅子上,膝部角度至少應大于110度,以避免鵝足肌腱群處于收縮的狀況。此外,應常做半腱肌的伸展運動,減少鵝足肌腱群的張力。
至于手術的部分,除了符合人工關節置換條件的、内側膝部腫瘤者可以手術校正其發病因素外:大部分鵝足肌腱炎/滑囊炎并不需要手術處理。
膝部角度至少應大于110度,以避免鵝足肌腱群處于收縮的狀況
在家自我拉筋伸展
急性發炎期時,隻要注意坐姿即可,伸展運動須等到疼痛稍緩的時候再做。一般網路上可以查詢到鵝足肌腱炎/滑囊炎應做腘旁肌(Hamstrings)的伸展拉筋,而網路上也可找到不少拉筋方式,以下是我臨床覺得較适合大部分民衆且效果較好的方式。(下圖)
坐在椅子邊緣,患肢有點像劈腿一樣的外展40-45度(再開點也可以),足跟放地上,足掌背曲(黃箭頭),雙手放在膝蓋上緣向下加壓,此時膝部的内後側會有緊痛的感覺(紅箭頭),持續20秒下壓後,放松休息5秒再壓,循環5次為一回。平時有空坐下時就做。【注意:椅子的高度勿超過小腿的長度】
總結與後記
鵝足肌腱炎/滑囊炎是内側膝痛的常見原因,與鵝足肌腱緊繃,膝蓋内側張力與壓力有關。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或是肥胖的中年以上婦女,以及,平時常蹲踞及坐姿不良者常好發。需要側向移動、切入等動作的運動者、長跑選手和蛙式遊泳者也是好發族群。
急性期可休息、冰敷,口服消炎止痛藥,并注意坐姿。待疼痛緩解後,可以開始腘旁肌的伸展拉筋。大部分人是不需手術處理即可痊愈。
運動員平時應注意坐姿,不宜經常膝蓋過度彎曲的坐、盤坐、跪坐或翹腳,平時與運動前、後宜加強腘旁肌的拉筋伸展,這樣可以避免鵝足肌腱炎/滑囊炎。
來源:骨力診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