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七雄并争,戰亂連連。時勢造英雄,這一動蕩的曆史時期造就了許多的英雄人物。多年後回味《英雄》這部電影,心中便激起疑問,你覺得影片裡誰是真正的英雄?”
電影《英雄》
我們在這裡暫且不去理會影片裡的構圖和用色,也不去欣賞它大手筆的色調渲染。我隻想從曆史的角度分析劇中秦王和無名是否是英雄。
可以說《英雄》沒有故事,誠然,各種版本的刺秦故事傳說了幾千年,即使再有創意,也不過是舊瓶裝新酒,難有突破。“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荊轲臨行前那必死的豪情話猶在耳,魯迅筆下那篇以刺秦為主題的小說躍然眼前。《英雄》又如何能超越?
而《英雄》最大的超越便是主題,一個将戰争上升到和平的主題。荊轲刺秦的傳說定位了中國人眼中幾千年不變的英雄形象,魯迅改編的小說鞭撻着封建的腐朽,同一個故事在不同的年代被賦予了不同的内涵。而《英雄》則在一個更新的時代,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繼續着這段不老的傳說。“兼容并包,天下太平”。當張藝謀将《英雄》的主題定位于此的時候,關于影片藝術與商業的争論便變得如此渺小,讓我們不得不站在一個全新的高度重新審視這個被冠以陽春白雪的電影。
誰是英雄?怎樣才算英雄?人們并沒有一定的标準。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一般與勇猛、堅強、力量、胸懷、才略等聯系在一起。如此,則影片着力刻畫的幾位人物都可以稱為英雄。而更大的英雄恐怕非秦王莫屬。一個以殺伐著稱,有着雄才大略的國王,憑着敏銳的觀察,識破了無名的殺機,居然可以冷靜地面對刺客,甚至主動把劍送給無名。這種膽識,确非他人能比。但他在“悟”出了“劍”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殺後,仍然把已經放棄行刺的無名亂箭射死,實在有些不夠光明磊落。雖然可以用衆人的一緻要求和秦國的嚴明法令作注腳,但真正的英雄豈是受人擺布的?他不過是以無名的“不殺”來換取自己的“真殺”而已。
電影《英雄》
有一個經典的鏡頭:秦王面對殘劍留下的“劍”字,恍然大悟。他說:“劍術的第一層境界是手中有劍心中也有劍,是人劍合一;劍術的第二層境界是手中無劍而心中有劍,是劍在心中;劍術的第三層境界,也是最高境界,是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是大智慧、大包容,是天下的和平。”秦王能胸懷天下,以天下統一和平為己任,是英雄!
電影《英雄》
再說無名,無名作為所有事件的見證者和主要線索的串聯者,無疑是影片的中心所在。刺秦無論成功與否,當然不免一死。但作為一個頂級的劍客,并非難以脫身,無路可走。即便如此,還可以選擇慷慨就義。他卻從容走向一扇關死的大門,面對成千上萬的弓箭手。導演也許想強調他的死多麼壯烈,但卻給觀衆留下了這樣的印象:無名似乎還有一絲的僥幸,僥幸能得到悟透劍道的秦王的赦免。但這隻會是僥幸而已。無名為了天下人民的和平,他放棄了刺殺秦王的機會。他應該能想到刺殺秦王不成功會有什麼後果,可他還是選擇了犧牲自己。他是為了什麼?為了天下百姓少受戰争之苦,舍生取義。無名是英雄!
成也英雄,敗也英雄,他們都是為了讓天下遠離戰争,擁有和平。所以說成敗皆英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