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風流袅娜,薛寶钗鮮豔妩媚,大觀園裡最優秀的2個女子,曆來被紅迷比較誰更優秀。
但其實,無論是有君子之風的黛玉,還是皇商之女寶钗,到塵埃落定時,都入了太虛幻境薄命司。在以下凡曆劫為己任的紅樓諸芳中,她們都是警幻仙姑眼中的糊塗人。
換句話說,林黛玉和薛寶钗,都沒有能力幫寶玉拯救賈家。林黛玉的缺陷在“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所謂世難容;而寶钗的缺陷更明顯,那就是“蛇鼠一窩”,難當大任。這就是為何紅樓夢必然走向悲劇的原因。
那麼,《紅樓夢》的悲劇難道真的是一道無解的死循環?筆者認為不是,在《紅樓夢》諸芳中,有一個最不起眼的村姑,才是真正的人間清醒,惹得寶玉“恨不得下車跟了她去”。
筆者認為,整個紅樓夢,千百樣的女子,無論是林黛玉、薛寶钗、探春、王熙鳳,還是既有寶钗之鮮豔妩媚,又有黛玉之風流袅娜的秦可卿,都沒有這個村姑的智慧。
她,才是能拯救賈寶玉,拯救榮甯兩府,拯救整個時代的神來之人。是挽救末世的紅樓時代的世外高人。
這個在秦可卿死後才出現的女子是誰?為何在紅樓中驚鴻一瞥後,再不現身?筆者認為,這個名叫二丫頭的村姑,藏着紅樓夢最大的秘密。
秦可卿葬禮上的村姑:為何秦鐘不識真面目,寶玉卻視為珍寶?二丫頭這個村姑,出現在秦可卿葬禮上,從甯國府到賈家的寄靈地——鐵檻寺的半道上。
甯榮兩府的人,一路扶靈從京都到鐵檻寺,浩浩蕩蕩。走到半路時,下人報給王熙鳳,此處有下處,可以更衣。
所謂更衣, 就是讓女眷途中方便之意。王熙鳳在請示過邢、王二夫人後,領着寶玉和秦鐘在此處農莊歇息。
原文道:“一時鳳姐進入茅堂,因命寶玉等先出去玩玩。”
就在這四處玩玩時,寶玉碰見了二丫頭:當時寶玉看到炕上一架紡車,就想“擰轉作耍”,此時:“隻見一個約有十七八歲的村莊丫頭跑了過來,亂嚷:‘别動壞了!’”二丫頭随即紡起線來,讓寶玉等看看這紡車是做啥用的。
寶玉和這個二丫頭的緣分就此一次,如驚鴻一瞥。臨走時,莊婦前來領賞,原文此處寫道:
“鳳姐并不在意,寶玉卻留心看時,内中并無二丫頭。一時上了車出來,走不多遠,隻見迎頭二丫頭抱着他小兄弟,同着幾個小女孩子說笑而來。寶玉恨不得下車跟了她去,料是衆人不依的,少不得以目相送……”
二丫頭不過是一個村姑,充其量會紡織,見慣各色女子的寶玉,為何産生了“下車跟了她去”的沖動?
其實細細論起來,寶玉身邊的女子這麼多,他想跟随而去的人,除了黛玉外,就是這個名叫二丫頭的村姑了。
因此,當秦鐘暗拉寶玉調侃“此卿大有意趣”時, 寶玉一把推開他說:“該死的!再胡說,我就打了。”
寶玉對黛玉多珍重,對二丫頭就多珍重,因此不容他人亵渎這份感情。
那麼,二丫頭到底有何背景,讓寶玉如此看重她?其實,細細分析,這二丫頭的身份,确實不簡單。
青州城外:姽婳将軍和流賊餘黨交戰,留下了村姑一脈。讀紅樓筆者一直有個疑問,林黛玉和薛寶钗為何水火不容,卻又難分難解?
年前,筆者在河南新鄉比幹廟找到了答案——“衛輝比幹廟,天下林姓根”。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比幹是林姓的始祖。
據傳,當初太師比幹以死谏君, 被纣王和妲己剖腹挖心。比幹死後,其身懷六甲的妻子逃到長林山中避禍,周武王成事後,賜給其子林姓。至今,海内外林姓子孫仍到比幹廟祭祖。
也就是說,林黛玉家,尋根溯源,祖先是太師比幹。孔子曾稱比幹是“天下第一仁”,此仁為忠義。也就是說,林家是先秦儒家的典範,忠義照千古。
但儒學在曆史上經曆過一大劫難,那就是秦始皇焚書坑儒。先秦儒家被大火燒得面目全非。
也就是說,秦始皇時期,是儒家和皇權作戰最激烈的時候。
所以再看姽婳将軍林四娘的故事,就知道黛玉和寶钗的真實身份。
恒王坐鎮青州,青州既“秦”也,他要保護的是先秦儒家之文化。其身邊有一衆女子,尤以林四娘最為優秀,武藝出色。
“誰知次年便有黃巾、赤眉一幹流賊餘黨,複又烏合,搶掠山左一帶……”
黃巾、赤眉都是綠林強盜,恒王與之戮戰,很快被殺,姽婳将軍林四娘率領恒王姬妾,前往與賊戮戰,寶玉在詩中形容此舉為“号令秦姬驅趙女”。
“秦姬”自然是林四娘等,而趙女是誰?自然是以薛寶钗為首的薛家等人。薛寶钗代表的是秦後儒家。
秦姬為啥要驅趙女,因為秦後儒家和先秦儒家,雖然名字一樣,但核心早已不同。
先秦是以比幹為代表真忠義,是敢維護真理,死谏君王的忠義,所以賈政評價姽婳将軍是“風流俊逸、忠義感慨”,和亘古第一忠臣比幹,一脈相承。
而秦後儒家,漢武帝時董仲舒宣揚“天人感應、三綱五常”,之後程朱理學更是“存天理、滅人欲”,天下之“真”蕩然無存,隻剩下為朝廷服務的假道學,造成社會日益沒落,所以紅樓夢裡盡是末世,榮甯兩府都是“假”家。
姽婳将軍的戰鬥,實際是林黛玉和薛寶钗的戰鬥,她們拼死一戰,是先秦儒家和秦後儒家的激戰。
林黛玉代表的先秦儒家在後世無法立足,這就是林家絕後的原因,而以薛寶钗為代表的秦後儒家成為正統,補天遺石賈寶玉,即使有經天緯地之才,也無立足之地,隻有違心娶了薛寶钗,順應八股之道。
那麼,林黛玉死後,有沒有留下一絲先秦儒家的血脈呢?有,村姑二丫頭就是。
劉姥姥救巧姐:飛入山野農家,保留了榮甯兩府的希望。二丫頭是誰?還記得劉姥姥嗎?劉姥姥即“留”姥姥。
王熙鳳的女兒,入選十二金钗正冊的最小的姑娘——巧姐,80回後被劉姥姥所救。她最後的歸宿是在“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裡紡績”,這不就是二丫頭嗎?
二丫頭在遠離儒學輻射之地的荒村野店,先秦儒家還沒有被污染的地方生存了下來。
在這裡,假道學不那麼森嚴,因此她有力量不避嫌疑,當衆給寶玉演示紡績。
這二丫頭遠離富貴,靠自己的一雙手,自給自足,她和劉姥姥,才是紅樓末世的芥豆之光。
這就是為何曹翁介紹劉姥姥一家時,這樣描寫:“恰好忽從千裡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個人家……”
“芥豆之微”,明明是光,卻用來形容劉姥姥家,曹翁心意可見一斑。
賈寶玉最後為林黛玉守墓到齒落舌鈍,實際他守護的是先秦儒家的希望,但他的希望之光,就在這二丫頭身上。
曹翁預見到程朱理學是末世的根源,天下有志之士如何在這樣的環境自處?隻有如寶玉一樣遁入空門,遠離世俗,像守候黛玉之墓一樣,守護一線希望。
曹翁作為明清時代的人,卻預見到程朱理學的倒台,才是天下盛世的開始,而希望之光,就在窮苦人身上,這和清末的倒台,簡直如出一轍。
而在現實中,希望之光,就在窮苦人身上,這和清末的倒台,簡直如出一轍。
《紅樓夢》的格局有多大,作者的胸襟多廣闊,可見一斑!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閱讀完整内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