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種族觀念是很強的,如果你嫁了黑人,再回過頭來嫁中國人,中國人是不接受的。”
說出這番話的女人叫做金寶麗。
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個來自非洲小國加蓬的黑人。
為了嫁給他,金寶麗不顧父母的反對,背井離鄉來到了加蓬生活。
可最終,這段讓金寶麗付出了一切的跨國婚姻,僅僅維持了10年時間。
那麼,金寶麗為什麼會和黑人老公離婚,又為什麼會說出那番話呢?
1985年,還在讀大學的金寶麗,遇見了來南京留學的黑人老公。
他們很快就相知相戀,而且這段戀情還持續到了他們畢業。
那時候,金寶麗面臨着兩個選擇。
要麼和黑人老公分手,要麼就嫁去老公的國家—加蓬。
幾乎沒有猶豫的,金寶麗就選擇了後者,但她的決定卻遭到了父母的反對。
畢竟女兒要遠嫁國外,還是個非洲小國,恐怕沒有哪家父母能同意吧。
可金寶麗卻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嫁去了非洲。
那時候的金寶麗還是個戀愛腦的年輕女孩,根本沒有意識到嫁去非洲意味着什麼。
不過很快,生活就給金寶麗上了一課。
加蓬的官方語言是法語,可金寶麗并不會說法語。
而她的黑人老公,不僅沒有工作,反而染上了酗酒的壞毛病。
夫妻倆沒有經濟來源,連孩子喝奶粉都很困難。
如果是在中國,剛結婚的小夫妻沒有錢,還可以求助雙方父母。
可金寶麗嫁去了加蓬,她婆家的人基本都沒有工作。
就和很多人對非洲的刻闆印象一樣,隻要餓不死,就得過且過的混日子。
金寶麗不想讓自己和兒子過這樣的生活。
無奈之下,她隻能出去賺錢。
為了找工作,金寶麗在大街上,遇到人就說“我要找工作,我要找工作。”
最後,還是中國同胞對金寶麗伸出了援手,給了她一份工作。
找到工作之後,金寶麗幾乎成了老公一家的“奴隸”。
她不僅要賺錢,要忍受酗酒的老公,還要照顧他整個家族的人。
即使這樣,金寶麗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因為她老公的家族是母系部落族群,以女性為尊。
在金寶麗剛到非洲的時候,她的婆婆就告訴她:
“要尊重你的妹妹(小姑子),她是你們所有人的長輩。”
可在中國長大的金寶麗,根本不會對年幼的小姑子産生尊敬、臣服之類的心态。
沒過幾年,她們之間就産生了無法調和的矛盾。
有一天,小姑子來到了金寶麗的家中,還玩起了她的電腦。
小姑子登堂入室,還打擾了她為數不多的休息時間。
金寶麗一下子就爆發了,不僅和小姑子吵了一架,兩人還動了手。
可這樣一來,金寶麗不僅遭到了整個家族的批判,她的老公也站在了妹妹那一邊:
“我妹妹還是我妹妹,我不可能因為你,就不要我妹妹。”
就這樣,忍無可忍的金寶麗選擇了離婚。
離婚之後的金寶麗,也曾帶着兒子回國探親。
可她嫁給了黑人又離婚,讓她受到了很多非議。
她兒子的黑人面孔,在中國也是格格不入。
很快,金寶麗又帶着兒子回到了加蓬。
她在一家法國人開的餐廳裡找到了一份工作。
可這份工作并不足以養活她和兒子兩人,母子倆的生活很是拮據。
但為了生活,金寶麗隻能咬牙堅持。
慢慢的,她得到了老闆的信任,把餐廳交給了她打理。
事業有了起色,金寶麗又談了一個法國的男朋友。
他們租了一棟可以看到海景的房子,在一起生活。
在金寶麗的心裡,這個男人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嫌棄她嫁給過黑人。
遠嫁的女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她沒有娘家可以依靠。
在和黑人前夫的婚姻中,金寶麗也受了很多委屈。
可她隻能報喜不報憂,對遠在中國的父母說自己過得很好。
直到她離婚後,開始了新的生活,她才敢和母親吐露實情。
不得不說,金寶麗是個勇敢的女人。
她能夠為了愛情,背井離鄉嫁到非洲。
在生活的困難面前,她始終沒有被打倒。
可這樣一個女人,本應該擁有更好的人生。
她出生在富裕的家庭,父母疼愛,還是80年代的大學生。
如果她一直在中國生活,以她的能力,肯定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可金寶麗偏偏被愛情沖昏了頭腦,遠嫁去了非洲。
不僅讓年邁的父母牽腸挂肚,還讓他們承受着别人的流言蜚語。
就連她自己,也不能再回到父母的身邊,隻能在異國他鄉漂泊。
也許這就是生活的殘忍之處吧,一旦做了錯誤的選擇,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