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一場讓人始料不及的大暴雨,讓人心生疑慮,外界諸多的質疑如潮水般湧來。不是在2020年的時候,鄭州就批複了534.8億要建設海綿城市嗎?怎麼這回的受災還這麼嚴重呢?這個海綿城市看起來一點都不吸水啊。
我們先來複盤一下這次不尋常的大暴雨,三天下夠了一年量的雨,甚至在20号16-17時的時候,一小時的降水量就達到了209.1毫米,相當于一年三分之一的降水量,相當于150個杭州西湖直接當頭澆到了鄭州的頭上,這誰扛得住啊?這種等級的大暴雨,即使做足了充足的準備也是會有被淹的風險,隻能說是盡量減少人員的傷亡。
所以,這回的災情如此嚴重,客觀上來看,實在是雨太大了,這天氣太極端了。
說完這個,我們來探讨探讨大家在說的海綿城市,海綿城市到底是什麼?它是未來城市的發展方向嗎?建設了海綿城市以後,人們未來是不是就不用再受到内澇的困擾了呢?
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的本意和它的名字一樣,希望能夠建設一個像海綿一樣的城市,當城市出現強降水等自然災害的時候,城市在應對上能夠具有良好的彈性。說得專業一些,海綿城市是一種管理城市雨水和洪水的概念,被稱為“低影響開發與水系統構建”,在下雨的時候通過戲水、蓄水、滲水和淨水,讓雨水在需要的時候能夠為人們所用,并且在城市當中實現自由的跨尺度的轉移。
海綿城市的建設不僅關注到了城市建設的外表,更是關注到了城市運營的裡子。我們會發現,海綿城市實際上是将自然的途徑和人工的措施結合了起來,通過給傳統的排水管道減負和補充,更好地發揮城市的作用,在海綿城市的建設當中,實現多種渠道水源,如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統籌使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正常的指導下,全國有非常多的城市都在開展海綿城市的建設方案。
海綿城市的建設在傳統的城市建設當中,道路往往都是硬化的,當人們遇到強降水或者洪水的時候往往都是通過管道和溝渠來進行排水的,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城市一旦下雨就很容易内澇。
而海綿城市在建設當中則強調了通過利用植草溝、滲水磚、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綠色”措施來組織排水,通過源頭分散、慢排緩釋來避免城市的内澇,又能以此有效地收集雨水。
所以海綿城市的建設不僅僅是為了減少内澇,從環保的角度來看還提高了水資源的重複利用率。那麼建設一個海綿城市要多久呢?建設一個海綿城市所需要的時間比人們想象中都更久,可能要5年,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對于鄭州來說,海綿城市的建設也隻是剛起步,并不能說明它們的建設是失敗的。
德國的海綿城市作為老牌的發達國家,德國的地下管道系統、雨水收集和城市建設水平都是相當之高的,它們的海綿城市成效也是舉世矚目的。
盡管如此,在之前的西歐大暴雨當中,德國還是出現了大面積的人口傷亡和财産損失。并沒有因為他們的海綿城市建設更成功就能幸免于難。
當然,這也并不是說明海綿城市是沒有用處的,隻是當天氣過于極端的時候,我們的海綿城市還無法去應對而已。海綿城市不意味着不會發生内澇,大家要合理去看待城市的建設,現在來看,當人類面對自然的災害的時候還是相當脆弱的。
關注麥克斯韋的科學,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