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日報-川觀新聞
川觀新聞記者 鄭志浩 内江觀察 羅尹 攝影報道
10月26日上午,内江市市中區永安白烏魚繁育基地内,十餘個直徑從2-6米不等的塑料養殖圓池分布其中,每個圓池内都養殖有大小不同的魚苗。帶扇葉的注水管使得圓池内水體循環流動,幫助白烏魚在“流水”中成長。
中國漁業協會專家評審組成員走進基地,仔細查看白烏魚的生長環境。“全國白烏魚原種在尚騰新村!市場上絕大部分種苗來源于我們!”基地負責人吳俊向參觀人員介紹。
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人工養殖和繁殖白烏魚,到如今以科學技術為支撐,培育全國唯一的白烏魚新品種,開發衍生産品,市中區白烏魚産業不斷發展壯大,走出一條特色水産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市中區的白烏魚産業發展以永安鎮、朝陽鎮、淩家鎮為核心區,輻射龍門、白馬、全安3個鎮18個村,現有養殖面積約6500畝,年産量500餘噸,占全國70%以上;苗種供應占全國90%以上。
品牌打造上也有突破。從2003年起,内江市農科院就開始進行白烏魚的親本收集、人工繁殖、苗種培育及成魚養殖。經過10多年不間斷的培育,成功選育出生長、體色和形态良好、具有較強遺傳穩定性的“玉龍1号”新品系白烏魚。“白烏魚新品種‘玉龍1号’申報材料已提交農業農村部,預計明年初通過審定,有望成為内江市首個通過國家審定的特色水産新品種,為内江打造百億水産強市提供品牌支撐。”吳俊介紹。
近年來,市中區先後投入4000餘萬元用于白烏魚發展研究、基礎設施建設、品牌創建等“育繁推”一體化建設,着力打造“永安白烏魚”全産業鍊體系,積極争創“中國白烏魚之鄉”,“永安白烏魚”先後榮獲中國西部國際農産品交易會“深受群衆喜愛産品獎”,通過國家地理标志産品認證。
随着“農文旅”的融合發展,市中區将白烏魚養殖與餐飲、垂釣、鄉村旅遊有機結合,推動白烏魚産業聯合體與與本地書畫協會、餐飲協會開展對接合作,深度挖掘白烏魚營養功效、漁業文化并進行商業化開發,建成國家級垂釣中心、大千藝苑漁樂園、永安甜蜜漁村等一批景點,新開發白烏魚粥、白烏魚糕、白烏魚全營養粉等白烏魚産品6個,完成白烏魚藝術作品及文創産品22個。
專家組認為,市中區資源禀賦獨特,發展水産養殖業條件優越。“根據專家組的意見,經我會研究,同意共建市中區白烏魚特色漁業公用品牌并授予内江市市中區‘中國白烏魚之鄉’稱号,為推動市中區白烏魚産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在随後召開的授牌儀式上,中國漁業協會副會長兼專家工作委員會主任王德芬宣讀了授予内江市市中區“中國白烏魚之鄉”稱号的決定。
市中區人民政府區長蘭徐表示,市中區将以此次授牌為新的起點,補強弱項,持續推動市中區白烏魚産業規模化、集約化、标準化、品牌化發展,将“中國白烏魚之鄉”這一金字招牌擦亮打響。
本文來自【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