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計算所得稅的時候,會遇到一個很不好理解的知識點,那就是遞延所得稅。而且,企業在計算所得稅的時候,遞延所得稅的問題也是無法躲避。
既然不能躲避,我們就需要迎難而上!
遞延所得稅的通俗解釋,就是由于會計和稅法的核算差異,導緻企業的計稅基礎和賬面價值出現了差異,為了解決這個差異遞延所得稅應運而生。
遞延所得稅可以分為相對的兩個部分,即遞延所得稅資産和遞延所得稅負債。也是說,遞延所得稅即可能是正數也是可能是負數。
具體來說,是正數的情況下,意味着企業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大于通過會計利潤計算出來的金額;如果是負數,意味着企業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小于通過會計利潤計算出來的金額。
當然,具體是正數還是負數,就需要看企業的實際情況了!
對于遞延所得稅資産,我們可以理解為,就是企業向稅務機關預付了一部分錢。等到企業符合條件了,就可以用提前已經預付的錢,來抵扣需要繳納的企業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資産的具體金額和企業适用的稅率有直接的關系。當然,在計算遞延所得稅資産的時候,也是假設企業可以獲得足夠多的利潤來抵消掉這部分“預付稅款”。
如果企業運氣不好,沒能長期運營下去就“挂了”,那麼他們預付的稅款隻能是為了國家的發展,做貢獻了!
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産是相對的概念,我們需要放在一起進行理解。
遞延所得稅負債就是企業企業應交未交的稅款。當企業存在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時候,就是說企業存在欠稅務局錢的情況,但是這個錢企業不能一直欠着。當時間成熟了,企業肯定還是需要上交國家。
遞延所得稅負債的具體金額等于當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變動額乘以企業适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
造成遞延所得稅資産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出現的罪魁禍首,就是“權責發生制原則”。你說“權責發生制原則”招誰惹誰了,這不是無辜躺槍嗎?
其實,“權責發生制原則”還真不是無辜躺槍。企業會計核算的時候,适用的規則是“權責發生制原則”,但是企業在計算稅款時,稅法可不認會計的權責發生制。
稅法更加看重現實,發生了就可以計算進來,還沒有發生的事,不管将會發生的概率有多大,稅法一律不認。在這樣的情況下,遞延所得稅不得不被推到舞台的中心,進行解圍。
從這個角度來思考,“權責發生制原則”的罪過還真不小!當然,我們隻要理解了遞延所得稅形成的根本原因,我們就能很好的理解這個概念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虎說财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