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有小甜椒兒(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最好的家庭環境一定是相對單一的環境,家裡有爸爸媽媽,孩子的教育主導權掌握在爸爸媽媽手裡。
在家庭環境相對和諧的前提下,如果家裡來了另外一位試圖掌握孩子教育主導權的家長,這對孩子來說,可不算什麼好事。
奶奶強勢插手,疼愛孫子,媽媽很焦慮好朋友小陳最近特别焦慮,焦慮的源頭就是孩子上幼兒園。
寶寶3歲了,同樣是上了半年小托班,到這學期上小班,頭一個月都很抵觸,每天都是哭着上學,一直到國慶之後都是如此,不過這周開始情況好轉,寶寶每天都能開學入園。
不過新的焦慮又來了,學校老師在訓練孩子們的自己動手能力,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上周訓練孩子自己戴口罩,小陳的寶寶勉強能夠完成,寶寶自己戴上口罩,表現也是非常開心,但是這周訓練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系扣子,孩子就很抵觸,總是找不到袖子,扣不好扣子,孩子就顯得很着急。
因為老師要求每個孩子在家訓練,發送打卡視頻,小陳寶寶穿不上衣服很焦躁,拒絕練習,小陳就忍不住批評了幾句,一旁圍觀的婆婆看不下去了,心疼孫子,就有了後邊的矛盾焦點。
“練什麼練啊,3歲的孩子上學不就是吃吃喝喝,玩一玩嗎?幹嘛要給孩子這麼大壓力!你看某某家小孩上的幼兒園,每天就是吃玩,老師還帶着去動物園。這個學校一點也不好,趕緊給孩子轉學!孩子現在不會穿衣服,到10歲肯定會了,根本就不需要練習,不要再折磨我孫子了!”
婆婆也是出于關心寶寶,不忍心看孩子被批評,小陳本來就焦慮,婆婆這樣一講就更焦慮了,她甚至覺得自己出了問題,被婆婆說動了,産生了給孩子轉學的想法。
後來小陳老公立場堅定,批評了媽媽一頓,朋友們對小陳進行勸說,小陳的心才定下來。
家長要放手,孩子才能成長
小陳的婆婆是一個很典型的奶奶,非常心疼孫子,看不得孫子哭,看不得孫子發脾氣,看不得孫子焦慮,可是如果按照她的方法一直走下去,那就是溺愛。
按照她的說法,孩子到了10歲自然會穿衣服了,的确如此,孩子不進行任何訓練,到了10歲也會自己穿衣服了,但是那些從3歲開始就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獨立能力的孩子,已經不屑“自己穿衣服”這件事了,他們在這7年間增長了很多新本領,掌握了很多新技能,這是那個10歲才會穿衣服的男孩遠遠趕不上的。
幼兒園如果能夠訓練孩子獨立自主穿衣服,老師們有規劃地提升孩子的獨立能力,家長應該感到榮幸,因為孩子終于有了一個好的成長方向。
在最初從舒适圈走出來的時候一定會多少有點焦慮,成年人尚且存在這種焦慮,孩子當然也會存在。
可是好的方法,不是為孩子徹底消除焦慮,而是讓孩子自己克服焦慮,慢慢成長。
孩子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系扣子的時候,會焦慮會不安,甚至會哭鬧,家長更要耐心安撫,耐心引導,耐心溝通,當他們第二次做這種事情的時候,就會表現得淡定一些。
訓練的次數多了,孩子就能夠坦然接受這個事實,不急不躁地完成這件事,這就是孩子成長的影子。
廣義上來看,這個經過磨煉了孩子的耐心,提升了孩子的耐力,增加了孩子的逆商,讓孩子有了面對困難的勇氣,這不正是我們希望孩子經曆和得到的嗎?
我們所說的耐心、耐力、坦然面對困難、敢于迎接挑戰、強大的内心和抗打擊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是從這些點滴細節中堆砌而來的。
隻有家長徹底放手,讓孩子跟着老師的進度來,讓孩子逐漸成長,孩子才有機會成長為我們想要看到的樣子。
家庭教育單一化,家庭成員達成共識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們能夠通過家長的表情和語言準确判斷家長的立場,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忌諱多方向,家庭成員之間一定要達成一緻,不能給孩子可乘之機。
舉個例子,媽媽批評孩子不能亂扔垃圾,如果爸爸站出來說沒關系啊,撿起來不就行了,孩子就一定會站在爸爸這邊。
如果家裡有了溺愛孩子的老人,父母一定要和老人做好溝通,為了孩子的長遠發展和成長,老人必須對一切視而不見,教育孩子的事情交給年輕人。
如果無法達成一緻,孩子就很容易被帶跑偏,他們不是生而向陽,更不是生而向上,這些品質都是在良好的教育和家庭氛圍下形成的,一旦家裡有一個無條件支持他們,無條件溺愛他們的成員,他們就會有恃無恐。
老人帶娃已經成了很多家庭的一種現象,一方面老人要學會不聽不聞不見,把教育孩子的主導權交給年輕的父母,一方面年輕人要經常和老人溝通,避免老人溺愛孩子,最後毀了孩子。
隻有當所有的家庭成員都達成一緻的時候,孩子才有可能朝着更好的方向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