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韭菜,中藥名。植物多星韭,分布于我國西南及湖南、廣西、西藏等地。具有活血散瘀,祛風止癢之功效。主治跌打損傷,刀槍傷,荨麻疹,牛皮癬,漆瘡。多年生草本。鱗莖圓柱狀不顯著,具稍粗的根;鱗莖外皮黃褐色,片狀破裂或呈纖維狀,有時近網狀,内皮膜質,僅頂端破裂。生于海拔2300-4800米的濕潤草坡、林緣、灌叢下或溝邊。做菜食可健脾養血,強筋壯骨。
野韭菜是須根系植物,弦狀根,分布淺,具根狀莖,鱗莖狹圓錐形,外皮膜質,白色。野韭菜性味鹹澀寒,具有宜腎,去煩熱等功效。多在坡地生長。也生長于林緣,田間地頭,亦混迹于草叢。野韭菜性味鹹澀寒,《千金·食治》載“宜腎、主大小便數,去煩熱”。《本草拾遺》載“生毛發”。外形比人工種植的韭菜更粗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