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胡有多少分支?文/趙海峰 三代之前,東胡事迹不可得而知之東周春秋戰國,諸侯割據,戰争頻仍,種族沖突達到極緻,東胡出現在曆史舞台上,但僅是中原漢人史籍中一些碎片化的記載而已應該說,東胡是一個多支民族融合的部落聯盟其與諸夏的區别,絕不是指血統或種姓的不同,乃在社會性質與生活方式的不同東胡之内不同種族之間,其社會性質與生活方式也不相同,故“各分散居谿谷,自有君長,往往而聚者百有餘戎,然莫能相一”,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東胡有多少分支?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文/趙海峰
三代之前,東胡事迹不可得而知之。東周春秋戰國,諸侯割據,戰争頻仍,種族沖突達到極緻,東胡出現在曆史舞台上,但僅是中原漢人史籍中一些碎片化的記載而已。應該說,東胡是一個多支民族融合的部落聯盟。其與諸夏的區别,絕不是指血統或種姓的不同,乃在社會性質與生活方式的不同。東胡之内不同種族之間,其社會性質與生活方式也不相同,故“各分散居谿谷,自有君長,往往而聚者百有餘戎,然莫能相一。”
其後,成王伐東夷,息慎來賀。穆王征犬戎,荒服不至。宣王不修籍,敗于姜戎。幽王戲諸侯,葬身骊山。平王東遷雒邑,而方伯用政。桓王不禮鄭莊,有繻葛之役。厘惠王室衰微,而齊桓稱霸。
至周襄王 (前652--619年)“三年,叔帶與戎、翟謀伐襄王,襄王欲誅叔帶,叔帶奔齊。齊桓公使管仲平戎于周,使隰朋平戎于晉。”
當是時也,“秦晉為強國。晉文公攘戎翟,居于西河圁、洛之間,号曰赤翟、白翟。秦穆公得由餘,西戎八國服于秦,故自隴以西有緜諸、绲戎、翟、獂之戎,岐、梁山,泾、漆之北有羲渠、大荔、烏氏、朐衍之戎。而晉北有林胡、樓煩之戎,燕北有東胡、山戎。各分散居谿谷,自有君長,往往而聚者百有餘戎,然莫能相一。”(《史記·匈奴列傳》)
(圖片來自網絡)
是時,匈奴最強大,北夷盡服,被擄掠的東胡人衆約三十餘萬,臣服于匈奴,融入匈奴之中。逃逸的東胡餘部分兩支,分别竄至烏桓山(在今内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西北)和鮮卑山(在今内蒙古哲盟科爾沁左翼中旗西)【此鮮卑山與拓跋鮮卑祖先所居的大鮮卑山并非一地。大鮮卑山在今内蒙古呼盟鄂倫春自治旗阿裡河鎮西北十公裡的嘎仙洞。】,随後各自稱為烏桓族和鮮卑族。
匈奴收服東胡後,于漢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封盧绾為東胡盧王,統領留在匈奴的東胡人。盧绾乃劉邦的“發小”,同日而生,幼時同窗,長則相愛,及壯,跟随劉邦東征西讨,平定天下,可謂功高勞苦。劉邦也未虧待他,封盧绾長安侯、燕王。後劉邦殺韓信、誅彭越,讨陳豨,盧绾因陳豨事牽連,劉邦疑盧绾反。未及追究,劉邦崩。盧绾恐呂後淫威,日後将禍不旋踵,遂将其衆亡入匈奴,冒頓(mo du)單于封為東胡盧王。四十年後,至孝景帝時,其孫它人以東胡王歸漢來降,封為惡谷侯,至其曾孫,有罪,國除。(《漢書》卷三十四《韓彭英盧吳傳第四》)
從此,東胡之名便在曆史中消亡了,其後裔則以烏桓、鮮卑、柔然、契丹、室韋、蒙古之名,耀武于中國曆史舞台之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