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縮:就是“擠幹”素材中與主題無關或關系不大的“水分”,或舍去細節而概述總體,或舍去總體而取一細節。這種“凝縮”就内容的涵蓋面來說,可分為兩大類:1.典型凝縮 如2007年陝西高考滿分作文《請讓我們“摔跤”吧!》中的一段:前人由敗而勝,由逆境而到勝利的頂峰者,往往不勝枚舉。越王勾踐可屬一成功的範例。春秋之時,列國征伐不已,烽煙不斷。孱弱的越國在勾踐的帶領下,與氣勢正盛的吳國交鋒,結果損兵折将,臣服于吳國,勾踐本人也充當了吳國的奴仆。這一跤對于越王來說,可謂沉痛不已。心懷大志的越王,數十年如一日,勵精圖治,卧薪嘗膽,奮發進取,積蓄力量,在二十年的生死教訓中,勾踐沒有溫情的關照,沒有舒适的環境,但雄心卻在日益增長,宏圖在不斷擴展着,越國的金戈終于沖進了吳國的都城。假如沒有那一場亡國的慘禍,勾踐将如何,誰也難以預料,曆史最終多添幾個平庸的姓名而已。這段文字中的典型舉例的素材源于課文《勾踐滅吳》。原文較長,聰明的小作者,緊扣話題“摔跤”,舍去了“勾踐滅吳”中的許多“細節”,“凝縮”了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的故事。“典型凝縮”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以一當十。2.列舉凝縮 還是上述那篇滿分作文,随後的文字是這樣的:不僅人如此,國家亦如此。反右傾、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文化大革命,一場場艱難險惡環境,中國人不知經曆了多少的磨難和險阻,但這些都沒有壓垮中國人的脊梁,我們在奮鬥中成長着,在困難中成熟着。直到今天,中國人已經可以堅強地站立起來了。這裡對反右傾、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文化大革命等素材的運用,可謂惜墨如金,點到而已,文章内容簡練而不簡單,既有容量,又有力度。如果說“典型凝縮”是“點”的話,那麼“列舉凝縮”就是“面”,點、面結合,能使文章内容既充分又簡練,既有深度,又有廣度。
擴展:有的小作者比較聰明,常常由一物,一景,一個動人的故事,一絲心緒的牽挂,一個喜悅的預感等,根據話題、主旨,遵循生活的内在規律,引發聯想,或補充引申,或添枝加葉,豐富發展,使平淡無奇的事件變得光彩照人。如2007年山東考生滿分作文《母親手中的稻草繩》一文,便是作者根據話題“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的内涵,以“稻草繩”為線索,引發聯想,補充引申,豐富發展,把眷眷的母愛和作者拳拳的感激之情串連起來。這裡,稻草繩既是母親愛的寄托,又是作者的象征,還是作者心中難以磨滅的記憶。 素材的擴展生發,常常遵循着由小到大、由點到面的思想軌迹。
量裁:就是量體裁衣,根據話題、主旨或内容的需要,從不同角度切入,使用同一素材,就像一塊布料,剪裁師傅根據不同身材、不同需要,縫制出不同特色的服裝。高考命題千變萬化,但年年都有人利用同一則素材寫出不同的優秀作文。如“2005年感動中國人物”中“邰麗華”這則素材,在2007年河南省高考優秀作文《成長路上的跌倒》中被用來闡述苦難中的成長。在2006年湖南卷滿分作文《談意氣》中又被挖掘出“有意氣”的精神品質,緊扣話題“意氣”來叙述、分析、評價,有力的論證了“人有意氣,才能壓不垮,錘不彎,追求不泯,意志不衰”這一觀點。點題語明确,素材與主題接榫自然。以上兩例告訴我們,“材不在多,會用則靈”,主旨不同,同一個素材,切入的角度也不同,組織和分析的方法也各有奧妙。其實,從2005年感動中國邰麗華的素材還可挖掘出“樂觀”、“永恒”、“奇迹”、“堅韌”、 “美麗”、“人生定位”、“戰勝困難”、“逆境與成才”、“缺陷與完美”、“命運在自己手中”等内涵。隻要你對所寫的話題、命題、材料作文有全面、準确的理解,對文章主題有清楚、到位的把握,便可找到素材與主題的契合點,找到表述的角度和側重點,便可自如地運用各種方法來叙述和分析素材:或借助關鍵詞語句來引申,或借助合理想象、聯想來拓展,或采用原始素材中的相關内容,加進自己的讀解和感悟。
剪輯:如果說“量裁”是“一材多用”的話,那麼“剪輯”則是“多材合用”,是把本質上相近或相似或有一定關聯的幾則素材,按照一定的話題或主旨組合在一起,能使文章豐厚而多彩,意蘊綿長。如2007年江蘇高考滿分作文《懷想天空》分别以“一個人的天空”、“三個人的天空”、“一群人的天空”作為小标題,精心“剪輯”了叢飛、為救孩子而犧牲的父母、微塵這樣三則素材,靈犀共啟,層層推進,将“愛的天空”拓展到了極緻。再如2006年安徽高考優秀作文《青山寂寂水澌澌》中主體部分便是對屈原、陶潛、李白等經典素材的“剪輯”:利用三個詩意靈動的小标題,恰當地評價了屈原、陶潛、李白的一生,讀懂了他們的内心世界和人格修養,段末點化主題。雖然屈原、陶潛、李白三個人物是常見的,但是,作者并沒有簡單的“剪輯”,而是按照文章的主旨進行叙述和議論,很好地完成了一篇考場作文。
巧借:就是活用經典素材的思路或技巧,讓老樹生新芽。這種技法不是偷懶,而是為了更好地創造;不是無奈,而是有意為之的奇思妙得。如2007年河南考生《少年中國說》便是以 梁啟超 先生的《少年中國說》為行文脈絡,結合作文所給圖畫的寓意,寫出了自己的《少年中國說》。這種舊瓶裝新酒的文體形式,既讓人感到親切,又讓人感到新穎。
獨白:原指戲劇、電影中的角色獨自抒發個人情感和願望的話,這裡指巧将素材中的第三人稱改用為第一人稱的自叙、自辯的寫法。如2007年廣東考生優秀作文《聖火的自白》,作者巧妙運用“奧運聖火”的素材, 采用第一人稱獨白的方式來寫,利用了自述文的叙述優勢,把奧運聖火的曲折曆史化為幾個聖火傳遞的鏡頭,把奧運精神的傳遞通過聖火的獨白表達出來,感情真摯,感染力強。2007年甘肅考生的滿分作文《落紅》也是采用的這種技法。
妙引:就是巧妙引用名言警句或俗語、諺語等。這種“妙引”因題而異,相機引用,能使文章峥嵘、高遠、耐人尋味。如2007年湖南高考滿分作文《詩意地生活》中的妙引:理想。是第一層境界:“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是理想點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塵埃,是理想讓我們一眼望斷天涯,開始追尋之旅。……奮鬥。是第二層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收獲。是第三層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三段巧妙地把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人生三境界”作為文章的行文思路,恰到好處。“妙引”有明有暗,有詳有略,古今中外,信手拈來,文采斐然,思想上比較深刻,整體上一氣呵成,顯得大氣而老到。
引源:就是引入生活的活水源頭,融入真摯情感。如2007年湖南高考滿分作文《詩意地生活》通過叙述農村家庭平凡生活的小事表現家庭的和睦和溫情,诠釋生活的詩意,表達自己對詩意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文章寫的是身邊小事,表達的是真情實感,說者誠懇,讀來親切。人物的語言細膩真實,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畫面彰顯,詩意盈溢:“于是,無數個炊煙枭枭的時刻,我和妹妹就可以在畢畢剝剝聲響的竈堂裡看到奶奶通紅的笑臉。特别是在冬日,爺爺燒火,奶奶做菜,我和妹妹則搶着依偎在爺爺身邊取暖。一串串歡聲笑語随着炊煙升上天空,訴說着冬日的溫暖。” 處處留心皆語文,生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生活的溪流,一旦撞上礁石,就會激起令人心動的浪花,中學生應當善于捕捉這種“浪花”。“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高考作文題無論怎樣設計,都不會逾越我們的生活圈子和生活經曆。
兼用:是指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技法的綜合運用。如上述河南考生《少年中國說》一文,就活用素材的思路、技巧來說,是“巧借”;而文中那段對“一路跌倒一路向前”的少年李肇星的概述,卻又是“凝縮”。再如上述2007年江蘇高考滿分作文《懷想天空》主體部分的技法是“剪輯”,剪輯中的經典素材“叢飛”、“父母”、“微塵”又是源于同學們所熟悉的“源頭活水”,從這個角度說又是“引源”。可以預見,2008年,肯定還會有人巧妙地利用這一素材“量裁”出不同風格的滿分作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