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司起源于中國,在高麗臣服中國後的公元200年即後漢年代,中國已開始流傳鲊這種食品,相傳由東北亞海洋民族(扶餘、東穢、馬韓等)引進。漢字傳入日本初期,日本加進自己對漢字的理解,将日本的一些食物用與之意義相近或相異的漢字來替代,于是日本的“絲烏西”就變成了“鲊”,“薩西咪”就變成了“鮨”。
後漢時代日本也出現了用米飯生魚和醬汁做成的一口就可以吃掉的小型食品,比中國的鲊要小的多。這便是後來日本壽司的祖宗。而同時期的中國的鲊(米拌魚條)可以看作是壽司的兄弟或鄰居。隻是現今沒有廣泛流傳和普及。
公元700年,即奈良年代,日本早期的小型食品被命名為壽司,當成節日食品來使用。壽司逐漸普及為日常食品,特别是一些漁夫用一些醋腌制過的飯團,加上一些海産或肉類,壓成一小塊,整齊地排列在一個小木箱之内,作為沿途的食糧。鐮倉幕府時代,壽司已廣泛流傳,成為一種普通的物品和日本飲食文化的象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