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公職考試的小夥伴一定對事業編人才引進不陌生,簡單說就是指因工作需要,當地的單位錄用一個外省的在職的,且就業至少一年的人員,學曆最低是國家統招的本科以上的人才來當地就業。不過,有些不了解個中利弊的同學不知道事業編人才引進到底應不應該去,今天圖圖就邀請一位清華學長來和大家深入聊一聊。
對于人才引進,應該客觀地予以看待,既不因其是事業編而非行政編随意貶低、也不因其給個三瓜兩棗的補貼盲目選擇。
如果是一個普通一本生化材等天坑專業畢業的本科生,能有一個四線城市帶編制的鐵飯碗,估計做夢都能笑醒(事實上,稍微好一點地方的人才引進都要求研究生);而對于清北複交這個級别的畢業生而言,即便人才引進給個30、50萬的安家費,這部分人也不會優先考慮,想要前途去定向選調、想賺錢去互聯網金融公司,不是嗎?
所以說,人才引進好不好、值不值得去并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
在我看來,要做出選擇必須充分考慮“個人價值度”與“工作價值度”間的匹配關系。
所謂“個人價值度”就是指,以你目前的家庭、學校、學曆、專業、能力、情商等要綜合要素所展現出的價值;所謂“工作價值度”就是指,這份工作帶給你在薪資、發展、穩定、地位、舒适等綜合要素所展現出的價值。
總體來看,個人價值度總是與工作價值度相匹配的,驢找驢、蝦找蝦、烏龜找王八,C9高校畢業生總體的就業質量一定高于普通高校畢業生,因為前者的個人價值度更高。
回到這個話題上來,其實判斷人才引進值不值得去的考慮點很簡單:
1.如果不去人才引進,你是否能夠有較大的把握找到比前者更好的職業?
當然了,這個好并不單單是收入更高、看起來更牛逼,職業的選擇其實是個人追求的投射,更好的職業往往是更契合内心真實追求的選擇。
2.人才引進的地區是否有一定的優勢?
有兩類型地區的人才引進我認為是加分的:一種是像江浙粵等發達地區的人才引進,這些地區的經濟實力比較強,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收入相當可觀,再加上頗為大氣的各類補貼,确實能保障你過一個比較體面的生活;二是自己家鄉的人才引進,父母朋友都在當地,房車也都有,再有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也是很多人所羨慕的生活。
至于很多人講的事業編發展不如公務員,确實是一個事實,不過這個問題也應該辯證看待:
1.公務員最大的優勢不在于發展前途多好,大部分一輩子也就是個XX科員,它的好處在于穩定不失業!而事業編雖然是幾年一簽合同,但隻要不犯大的錯誤,也是一直可以幹下去的,穩定性同樣也是事業編的最大優勢。
2.人人都知道中央部委好、省委某某部好,可關鍵是,你能考得上嗎?國考省考裡一個普普通通的基層崗位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很多人幾年都苦苦不上岸,這種情況下如果有捷徑可以走人才引進不好嗎?
3.如果你有志向,完全可以以事業編的身份繼續考你理想中的公務員崗位,事業編是不禁止考公的,即便單位有服務期規定,但執行力度一般不強,考上了可以走的概率很大。
所以看出來了吧,人才引進事業編也有它的好處。任何選擇都有利有弊,充分地認識自我、認識選擇對象,這是做出正确選擇的必要前提,再結合當下自身條件,做出既符合實際、又具有戰略眼光的抉擇。
文章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