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鬓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2、翻譯:
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的小船上,看蒙蒙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隻失群的孤雁陣陣哀鳴。
而今人至暮年,兩鬓斑白,獨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想到人世的悲歡離合,似乎總是那樣的無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随那窗外的雨,在階前點點滴滴直到天明。
3、賞析:
曆代詩人的筆下,綿綿不斷的細雨總是和“愁思”難解難分的,如:“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但是在蔣捷詞裡,同是“聽雨”,卻因時間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詞人從“聽雨”這一獨特視角出發,通過時空的跳躍,依次推出了三幅“聽雨”的畫面,而将一生的悲歡歌哭滲透、融彙其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