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和孩子一起學古文

和孩子一起學古文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6 07:36:29

和孩子一起學古文(陪兒子學了半年小古文)1

和孩子一起學古文(陪兒子學了半年小古文)2

古文學習向來都是令人頭疼。

這點我是深有感觸,小半開始學習古文的時候,為了學而學,學起來覺得枯燥無趣。

後來我通過半年的輔導,讓他慢慢找到了一點學習古文的樂趣。現在他會主動地去查資料,去了解古文的更多信息,偶爾還追着我問問題。

我總結之後發現,古文學習之所以覺得枯燥,核心的原因就是學得太淺,沒學透。今天小半爸就好好掰扯掰扯,跟大家分享一下,怎樣幫助孩子把一篇小古文學透,學出感覺。

我以六年級下冊的孟子那篇小古文《學弈》為例。

和孩子一起學古文(陪兒子學了半年小古文)3

● 孔子最有出息的粉絲

孟子,名轲,戰國時期思想家,是繼孔子之後又一位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聖”。(2020年廣西梧州市中考題)

和孩子一起學古文(陪兒子學了半年小古文)4

為什麼說他最有出息呢,最簡單的理由當然是他被稱為亞聖。如果說孔子是儒家學派的開山鼻祖,創建了儒家學派,那麼孟子就是将儒家精神發揚光大的傑出貢獻者。

孔子去世之後,春秋時期逐漸禮崩樂壞,到了戰國時期可以說是壞得不能更壞。以前打仗大家還講一下禮儀,現在直接說不到兩句就開打了。總之就是各國之間更加仇視了,整個社會人與人之間戾氣很重。

所以孟子才會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搞得好像你稍微享點福就會沒命了似的。

和孩子一起學古文(陪兒子學了半年小古文)5

孟子就是出生在這個時期,他曾經在孔子的孫子子思的門下求學,表現不錯。長大後,學有所成,從此以發揚儒家精神為己任。

● 完善儒家學說

之前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主張“仁者愛人”,不但沒有被接受,反而碰了一鼻子灰,沒有幾個人搭理他。

到了孟子這一代,他就學聰明了,而是主張“仁政”,要對百姓好。還給了他們一個誰也無法拒絕的理由。

因為你們都是善良的孩子。

哪怕你們成了君王,本性也是善良,這就是孟子對孔子“性相近”理論的最大修複,提出了“性善論”,所以你們對百姓好是天性使然,所謂“人之初,性本善”。

和孩子一起學古文(陪兒子學了半年小古文)6

孟子這麼說是有他的理由的,他認為:人皆有恻隐之心。舉個例子,比如你看見一個乞丐,你就忍不住同情他,希望他能過得好,說不定還會給他點錢。

● 将理論變成實踐

孟子學有所成之後,懷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人生理想,開始學着孔子周遊列國。

不過孟子周遊中,強調的治國理念與孔子并不相同,孔子主張“忠君”,說的是諸侯王要服從周天子的命令;而孟子則是希望君王不要老想着吞并其他國家,要實行“仁政”,要對老百姓好,按照孟子的原話就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百姓日子過好了,國家才會強盛。這個道理,君王們都懂,可是怎麼讓百姓日子過好呢?

孟子也有他的辦法,百姓平均分配土地。

和孩子一起學古文(陪兒子學了半年小古文)7

百姓手中有地了,少收點稅,就會有錢,有錢了就可以種桑樹,這樣老人就不會受凍了。還可以養養雞豬鴨之類,就會有肉吃,不會餓着了。

吃好穿好之後,有力氣了,就會種出更多的糧食,國家就會變得強盛。

孟子周遊中,雖然也沒幾個君王接受孟子的學說,但是年老之後卻編了本經典,就是那本《孟子》,主要記錄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這本書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為“四書”。

通過孟子的人生經曆,我們發現,他跟孔子之間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一些不同點。從本質上說,孟子跟孔子都是個很簡單的人,東奔西跑,就是渴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和孩子一起學古文(陪兒子學了半年小古文)8

【孔子vs孟子】

和孩子一起學古文(陪兒子學了半年小古文)9

了解作者背景之後,接下來就是要理解古文意思了。

原文:

和孩子一起學古文(陪兒子學了半年小古文)10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緻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鹄将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文言文作為以古漢語為基礎的書面語言,需要翻譯成現代文才更容易理解。

而翻譯講究三字原則,“信、達、雅”。

和孩子一起學古文(陪兒子學了半年小古文)11

“信”,就是譯文要忠于原文,不能胡亂添油加醋;“達”意味着通順,讓句子讀起來流暢;而“雅”,就是翻譯文言文的語句,要生動、富含情感。

三者裡邊,對于同學們來說“信”是最主要的,相對來說“雅”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具體地講,翻譯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 盡量每個字都翻譯到,以直譯為主。直譯就是按照原文的詞性、詞序和句式,逐詞逐句地翻譯。

例如古文中的“使弈秋誨二人弈”,直譯過來就是“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棋。”

● 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如倒置、前置等句式,要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翻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制、書名等專有名詞,不用翻譯。

比如這句“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中,“之”表示“的”,直接翻譯就是“弈秋,全國的擅長下棋人”,但是句子不通順,所以需要倒置過來,翻譯成“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

● 文言文中省略的現象較為普遍,為了讓翻譯的句子更加流暢,翻譯時,要把省略的句子成分補充完整。

“雖與之俱學”,翻譯過來是“雖然他們兩個人一起學習下棋”,就是補充了“下棋”這個賓語。

● 有些詞(特别是文言虛詞),在句子中隻起語法作用,無實在的意義,可以不譯。

例如:“非然也”中的“也”,是發語詞,可不譯。譯文為:“不是這樣的”。

以“信、達、雅”為原則,翻譯小古文之後,隻是初步明白了古文的字面意思,對于古文表達的真實含義并沒有完全理解。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礎上,不斷地追問文章背後表達的含義。

和孩子一起學古文(陪兒子學了半年小古文)12

這篇小古文選自《孟子·告子上》第九節,按照教科書的說法,這篇小古文就是想告誡後人們,做事情要專心。

如果僅僅學到這裡就結束了,學習的樂趣就少了許多。

小古文背後的含義并沒有被完全挖掘出來。可能有的同學覺得,課本都不需要掌握那麼深,沒必要學得那麼深。

對,可能考點隻是會考這些内容,但是我希望的是,同學們要養成一種思維習慣。每篇文章深入追問,作者為什麼要寫,問到你滿意為止。

和孩子一起學古文(陪兒子學了半年小古文)13

這種訓練方式的核心不僅是為了考試,而是掌握語言背後表達的意思,方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這才是我們學習的本質。

比如跟朋友聊天的時候,聊了很久,對方打了好幾個“呵呵”,你不會覺得對方真的是開心,更想表達的是,我在忙,以後再聊。

所以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要讀懂語言背後的核心意思,而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

這篇小古文通過下棋這個故事,講了一個道理,不專心的人下不好棋。

但是同學們不好奇,孟子寫的這個故事到底想表達什麼嗎?是要誰專心?怎麼個專心法?

這就需要我們深入追問了,其實這篇小古文的前文還有這麼一段文字:

原文:

和孩子一起學古文(陪兒子學了半年小古文)14

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緻志,則不得也。

看到前面這段古文就明白了,孟子這篇小古文是寫給君王看的,其實想表達的是希望君王治理國家的時候要專心。

和孩子一起學古文(陪兒子學了半年小古文)15

如果不專心就像古文中的棋手一樣,學不會棋,也就治理不好國家。

怎麼個專心法?結合孟子周遊列國的人生經曆,就會明白,他希望君王能親賢遠佞,親近他孟子這樣的賢人,遠離那些禍害國家的小人。

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大王你要擦亮眼睛,不要被别人的讒言放棄了我老孟。你們要用我,就要深深地信任我。

EASTWEST

學習小古文是有章法可循的,要想學透一篇小古文,總結起來就是以下幾個步驟:

● 掌握古文人物生平,了解創作背景。

● 以“信、達、雅”為原則,翻譯全文。

● 多問幾個為什麼,吃透古文表達意思。

以上三步由點到面,先熟悉了作者,才會對他寫的内容感興趣,會更願意花時間去理解作品,不斷追問作品背後的含義。

在這種追問中,會逐步拓寬思維的邊界,學起來才不會覺得枯燥,甚至會有知識上的樂趣。

好了,今天的古文分享就到這裡了,如果你有一些收獲,歡迎點贊轉發。

文章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告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