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著名小品組合陳佩斯、朱時茂合體的消息引起了熱議。
在北京衛視的春晚上,兩個人的孩子再一次演繹了經典小品《吃面條》。
畫面切換時,兩個人同框看孩子演小品時的照片感動了不少人。
好多人都在評論中感慨:沒想到時間過得這麼快,他們都老成了這樣。
一切都好像昨天是的,可兩個人離開春晚已經有20多年了。
20年的時間,他們都經曆了許多的事情。
可最終陳佩斯苦盡甘來,打造出了自己的喜劇作品。
而搭檔朱時茂卻多次陷入“出軌”風波,甚至還被傳出轉戰商場,悶聲發大财。
許多人都不明白當初的兩個人,明明都是令人尊敬的小品演員,轉眼時間,怎麼會産生這麼大的差距。
這些年,他們到底經曆了什麼?
很多人知道陳佩斯,是因為他的小品,但其實他最先接觸的是電影。
父親陳強是著名的電影演員,耳融目染之下,他自小就表現出了出衆的藝術天賦。
19歲那年,在内蒙古插隊的陳佩斯,順利考入了八一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正式開始學習表演。
但其實在他心裡,最想成為一名導演。
而那一年,比他小1歲的朱時茂,已經在福州軍區話劇團當了3年演員。
朱時茂小時候的生活很艱苦,家裡孩子多,12歲時,父親就去世了。
母親一個人拉扯他們長大,雖然盡力護他們周全,但因為家裡條件,朱時茂經常會出現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
16歲那年,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他參軍成為了一名舞台劇演員。從家裡出發前,他給自己定下的目标是:
一定要混出個樣子,讓家裡人都過上好日子。
因為五官端正,長相讨喜,朱時茂進了部隊很受歡迎。
1979年,謝晉導演拍電影《啊!搖籃》時,就曾經邀請他參演。遺憾的是,當時他被調去拍電影《飛行交響樂》,沒有時間錯過了。
但謝晉沒有忘記他,4年後,他拍電影《牧馬人》,再一次找到了朱時茂。
而朱時茂更是憑借這部電影,一夜紅遍了大江南北,成為不少女性觀衆的“夢中情人”。
所以在幾年後,他和陳佩斯兩個人因為創作分歧吵的不可開交時,他還調侃到:
哥們我,可是當過電影男主角的。
也不怪朱時茂“驕傲”,天生的一個好外表,注定他的路要比陳佩斯順利一些。
陳佩斯剛開始演戲時,因為形象問題,接的都是一些“地痞流氓”的角色。連着幾年,也沒接到重要角色。
後來父親不忍心見他“消沉”下去,1979年,他回歸大銀幕,出演喜劇《瞧這一家子》時帶上了他。
也正是這一次合作,讓他發現了兒子身上極強的喜劇天賦,從此鼓勵、支持陳佩斯在喜劇方面的嘗試。
在一次采訪中,談到陳、朱第一次相遇,他們說是在1980年,但那時候彼此隻是有了一個印象。
1983年,兩個人再一次在八一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相聚。沒事時,他們就聚在一起閑聊。
而那個時候,還是歌唱、舞蹈、相聲的時代,偏偏兩個人不擅長這些。
又因為常出現在熒幕上,也有人邀請他們走穴演出。可每次都隻能弄個朗誦、或者表演一個電影片段。
次數多了,兩個人都覺得不舒服。
哥倆在一起一合計,便整出了一種新的表演方式。
記得在黑龍江體育館演出時,兩個人演出完了之後,觀衆不讓他們下場。
那是1983年,兩個人第一次現場表演,卻沒想到效果是出奇的好。
他們的名氣一下子大了起來,很多人都邀請他們去演出。
一年後,兩個人站上了春晚的舞台。
從此,春晚多了一種藝術形式,叫小品;而這哥倆,成了江湖上永遠的傳說。
2
演到一半時,發現台下的凳子四處散落,很多人盤腿坐在地上。
後來才知道,是小品的“笑果”太好,觀衆笑的肚子疼,隻能坐在地上。
在一次采訪中,陳佩斯曾這樣描述過兩個人第一次在春晚演小品時的場景。
确實兩個人的小品,太好笑了。
而在春晚前,他們的小品還差一點因為“太好笑”被“放棄”了。
因為看他們節目時,所有人都在笑,導演組也不知道笑的這麼歡,到底好不好。
後來兩個人臨上台前,導演還對他們說:
你們得收着點演,不能讓觀衆太樂了。
可因為小品太搞笑了,即使他們收着演,依然讓現場的觀衆爆笑。
表演完節目的第二天,朱時茂去上廁所,還聽到兩個孩子在說小品裡的台詞:
你吃了嗎,再來一碗。
朱時茂知道,他真的火了,并且比之前拍電影還要火。
随後的幾年,兩個人成了春晚舞台上的黃金搭檔,在阖家團圓的時候,帶給了太多人快樂。
但其實,他們的創作的過程并不快樂。用朱時茂的話說,就是:
每一個小品誕生的過程,就是兩個人吵架的過程。
為了小品的創作,他們炒的面紅耳赤,兩個人誰也不服氣誰。有的時候甚至炒的誰都不理誰了,覺得小品搞不下去了。
可最後他們還是堅持了下來,不斷磨合,強耐着性子繼續創作。
所以他們的小品越來越火,兩個人的人氣也越來越高。
人氣巅峰的那幾年,沒有排小品的時候,陳佩斯還參演了不少喜劇。
并且到了後來,他還做起了導演,拍出了不少“陳氏喜劇”。
為了支持兒子的喜劇事業,那時候已經上了年紀的陳強,依舊“出山”給兒子搭戲。
而他的搭檔朱時茂,可能是苦出身、窮怕了,那個時候,就已經慢慢開始轉行經商。
碰巧正趕上經濟發展的浪潮,他的經商之路可以說是一帆風順。
但那時候,雖然兩個人都在各自忙碌着。可每年到了一個時間,他們都會聚在一起。
絞盡腦汁幾個月,創作出一個讓所有人都開心的小品。
如果不是1999年的那一場争紛,陳佩斯、朱時茂兩個人可能會帶給喜歡他們的人更多的作品。
但所有的歡樂,都停在了1998年。
《王爺與郵差》是他們合作的最後一部小品,慢慢的,他們都先後淡出了舞台,淡出了大衆的視線。
值得一提的是,也是在1999年,為了給兒子治病,朱時茂不舍地把兒子和老婆送往了美國加州。
之後的許多年,一家人都處于兩地分居的狀态。
但不得不說,朱時茂對兒子是十分的疼愛。
可能是因為自己吃了太多的苦,所以在兒子出生後,他就發誓要做個好父親,盡最大努力給他幸福生活,讓他快樂成長。
兒子5歲時,有一次看見鄰家小朋友騎着小電動車在院子裡玩耍,便追在後面央求,讓他玩一會兒,可小朋友卻不理不睬。
倪萍看見了這個場景,告訴了他。他當即跑進商場,拍出幾千元錢,買了一輛當時最新款的兒童電動車。
又因為兒子從小身體不好,患有過敏性哮喘,夜裡經常咳嗽得睡不成覺,朱時茂心疼的整宿整宿抱着他,哄着他入睡。
即便是後來兒子去了國外治病,他也經常抽時間去看他、照顧他。
後來兒子長大後,想要當導演。
剛開始拍戲時,朱時茂動用自己的人脈去給他找演員,甚至連陳佩斯都被他請來參與了兒子的電影。
其實不止是對兒子,朱時茂一直是一個戀家的人,對妻子、對母親,他都一直是盡心盡力。
在他憑借電影第一次大火,有了自己的房子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一直受苦的母親接到身邊照顧他。
所以那些年,将更多時間花在家庭上的朱時茂,在離開舞台後,淡出了熒幕。
可據說他一直都沒有停止做生意,并且生意反而越做越大,賺的錢也是越來越多。
他終于完成了當初離家時的“夢想”。
但不知道是不是因此迷失了自己,失去了初心,所以在之後不斷的被爆出“出軌”、“人設崩塌”的醜聞。
具體的真相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朱時茂淡出熒幕的這些年,之前一直在拍電影的陳佩斯也淡出了熒幕。
迫于各種無奈,在離開春晚舞台之後,他同樣和電影說了再見。
很多人都好奇他下一步要幹嘛,後來才知道他是去演話劇,弄舞台喜劇去了。
并且這一演,就是20年。
可在國内,話劇并不太受關注。每排一部劇,既耗神又費力。身邊的朋友不忍心他操勞下去,就勸他說:
那麼多人喜歡你,去弄一個電視劇、或者再拍電影,一晚上都有幾億觀衆,何苦每天讓自己在台上東奔西跑,費力勞心?
他拒絕了朋友的建議,依然在堅持着自己的話劇。
前些年,不少媒體爆料過他的生活,說他為了專注話劇,用盡了之前的積蓄,已經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
雖然有誇張的嫌疑,但不可否認,那幾年他真的很苦。
但用姜文的話說,他是要站着把錢給賺了!
所幸的是苦盡甘來,摸爬滾打十幾年,他終于帶着自己的話劇作品走了出來。
他是真正的藝術家,在紛亂的塵世間,活成了自己心中的樣子。
一身休閑裝,一雙黑布鞋,一臉謙和的笑容,
除了在話劇舞台上,他鮮有露面。
這就是如今生活中的陳佩斯。
很多人覺得這才應該是一個演員的樣子。
而反觀朱時茂,這些年來,他經常會現身綜藝節目,再加上前段時間的一些“醜聞”。
所以在提到他時,總會有各種“諷刺”的聲音。
20多年過去了,曾經備受尊重的兩個人,一個活成了藝術家,一個卻被人“不齒”。
有人說是因為他們一個選擇了藝術,另一個選擇了生活。
可其實沒有陷入“醜聞”前的朱時茂,走了我們許多人正在或者即将走上的路。
而陳佩斯則用他幾十年的堅持,走出一條我們想要走,卻又不得不放棄的路。
兩者并沒有什麼高低之分。
但是如果如果失去了初心,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全文完
是結束也是開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