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曆史上的和親公主,大家都會想到漢朝的王昭君,其實在唐朝有位公主,她的舉動,她的功績都可以堪稱曆史之最,她就是遠嫁吐蕃的文成公主,然而世人隻知她入藏和親立下汗馬功勞,卻不知文成公主出嫁後的日子是怎樣的?她的結局好不好?
其實文成公主是松贊幹布“三顧茅廬”求來的和親公主,貞觀九年(公元634年),松贊幹布在平定吐蕃内亂之後,派出使者赴長安求親,唐太宗卻拒絕了他的求親,松贊幹布以為是自己誠意不夠,于是準備了大量的金銀珠寶再次派使者向唐太宗求親,結果唐太宗再次拒絕了他,這次徹底激怒了松贊幹布,他于公元638年發兵20萬進攻唐朝的松州(現位于四川西部),唐太宗派出5萬精兵征伐,雙方僵持了一個多月,兩方都損失慘重,松贊幹布主動撤兵,唐朝雖然赢了,但吐蕃也證實了自己的實力,接着松贊幹布第三次表求聯婚,這次唐太宗同意了,他從宗室中選出了一位女子,封為文成公主,遠嫁吐蕃
貞觀十四年,文成公主作為和親公主由自己的親生父親護送進入拉薩,唐朝為公主準備的嫁妝也很豐厚,包括能工巧匠,牲口,各種種子,松贊幹布也親自帥軍迎親,可見他對大唐的敬重
婚後公主不喜歡吐蕃的“齝面”風俗,松贊幹布就下令禁止,且為了配合公主,松贊幹布也換下氈球換上絲綢,讓自己看起來更像中原人,雖然之前松贊幹布已經娶親(尼泊爾的尺尊公主),但她的地位卻不低于尺尊公主,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尊重和對文成公主的寵愛,還特地給她建了一座城堡,就是現在的布達拉宮
然而公元650年,年僅34歲的松贊幹布卻因病去世,這時文成公主嫁入吐蕃才9年,他們還沒有子嗣,吐蕃國的王位也就傳給了小孫子芒松芒贊,但芒松芒贊太過年幼,吐蕃的權利就落到了宰相盧東贊手裡
在此後的30年裡,盧東贊一改松贊幹布的友好政策,開始了對大唐疆域的擴張,這讓大唐忍無可忍,派遣了薛仁貴前往西域,從此兩個國家的關系由友善變成了敵對,據曆史記載,在松贊幹布去世後,大唐曾派人接文成公主回家,公主出于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及對丈夫的忠誠,她選擇了留在這片土地上,在此後的30年,西藏人民在她的影響下,生活習慣有一半像漢族人,文成公主也将生活活成了另外一個樣子,她用一個特殊的身份,繼續的為藏民做貢獻,受到了全體藏民的愛戴,成為藏民心中神聖的綠度母菩薩,在文成公主的努力下,西藏的紡織,醫藥等領域得到很好的發展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因感染天花去世,文成公主的逝世對西藏來說是極大的打擊,西藏人民都趕來吊唁,吐蕃王朝為她舉辦了隆重的葬禮,唐朝也派了使者來吊唁,她留下的傳說以及她對西藏人民做出的貢獻都讓她的呼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後來吐蕃王朝在公主居住過的地方為她建造了座寺廟,世代香火不斷,表達着這個名族對這位公主最真誠的感謝,據公主事迹改造的戲曲也在西藏演繹了千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