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宣傳海報
在2011年上映、由魯伯特·瓦耶特執導的電影《猩球崛起》(Planet of the Apes),其結局令美叔印象深刻,那個“猿人”林肯像,引導大家把美國黑人被壓迫與歧視的曆史,套到猿人與人類之間的戰争,反思人類的種族問題。而9月15日即将在國内上映的電影《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更帶有一些反美意味。
《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海報局部
經過前兩集的事件,襲卷全球的病毒讓猩猩的智力突飛猛進,也讓人類瀕臨滅絕。在人類軍事将領“上校”指揮下,僅存的武裝軍人對凱薩所領導的猩猩族群,展開毫不留情的捕獵與折磨;而面對族人(還是該說族猩?)所面對的種種苦難,凱薩在複仇的怒火以及領袖的身份之間難以抉擇。随着上校的計劃逐漸揭曉,凱薩開始意識到,威脅着人類與猩猩未來的,不隻是單純的不共戴天之仇這麼簡單……
左一為本片導演導演馬特·裡夫斯
在近年的3部曲電影後,《猩球崛起》的創作背景與《諜影重重》系列最為接近,皆是在讓人又驚又喜的首集之後,由個人風格強烈的創作者接手,留下觀衆印象中的系列形象(個人很喜歡《諜影重重》,但相信多數人記得的,還是日後保羅·格林格拉斯的招牌搖晃攝影機)。從翻拍《血色入侵》的《美版生人勿進》,到接手《猩球崛起》之後的《黎明之戰》,編劇兼導演馬特·裡夫斯知性纖細的創作風格日漸成熟完整,在《終極之戰》達到高峰。
《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可說是近年來最“勇敢”的一次嘗試,當中也有許多驚喜是等待着觀衆去發掘的。所謂的史詩級戰役,追求的并不是最猛烈與澎湃的槍炮交火種族之戰,而是重新聚焦于這位猩族的傳奇領袖“凱撒”身上,一個由人類親手帶大的猩猩成為一代傳奇的故事。
他的崛起,為了在人類與猩族之間尋求和平的希望,必須抛開個人情感擊敗主張對人類報複的科巴(Koba),這位進擊的英雄,在曆經内心掙紮與折磨後變得不再天真、不再純粹,為了帶領猩族走向和平的道路,不得已的起身反抗這個無可避免的終極之戰。《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作為該系列的最終章舍棄了過多的大場面,強調的更是重新回歸主角本身,作為英雄,他的内心、犧牲與心境轉折。除了引領業内科技革新作為最吸引人的賣點之外,大膽的摒棄了現代商業電影所追求所謂的“極度爽片”更是讓全球媒體為之所狂贊與瘋狂!
安迪·瑟金斯扮演凱撒
當然,純就商業電影來說,《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也有不少可觀之處。無論安迪·瑟金斯的演技或猩猩的的動作捕捉技術皆已如臻化境,視覺上又是另一次栩栩如生的以假亂真。裡夫斯偏重氣氛的拍攝風格雖讓本片少了些一擊必殺的奇觀,但幾段強調靜肅秘密的動作戲(特别是片頭的突擊,以及片尾的逃亡)還是相當緊繃,特定段落甚至莫名催淚深刻(新加入的甘草人物史蒂夫·茨恩,以及飾演人類女孩的阿米爾·米勒幫了大忙),以一部講述猩猩準備取代人類統治地球的電影來說着實不易。
最後,談一談反美甚至反人類的意味。這集的反派人類軍官,白皮膚金頭發,奴役猿人建築城牆,抵禦外面的人類,觀衆很容易便會聯想到美國總統特朗普。而戲裡面的一幅美國旗被塗污,最後更被燒毀,也是值得觀衆留意。
純就完成度來說,這的确是近年,甚至在《指環王》之後——最成功的3部曲電影。有《黎明之戰》在前,《終極之戰》将裡夫斯的風格發展得更為深刻洗練,比起相對受到商業電影框架和需求限制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表現甚至更為突出。若希望商業巨片能有更豐富的内涵與叙事深度,《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可說是一個接近完美的收尾,但對于看到“終極之戰”四個字便想到大動作大場面大爆破的國内觀衆,本片是否對胃,還有待國内票房與時間證明。
(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