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童趣的片段? 由《童趣》想到的童年記憶 鳳鳴,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關于童趣的片段?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由《童趣》想到的童年記憶
鳳鳴
前幾天晚飯後,我轉到了初心廣場上,看到了廣場上的人們,有在樹蔭下閑聊的老人們,也有擺小攤的年輕人,也有跳廣場舞的,有散步的,也有在地闆磚上寫字的,廣場上的健健身器材上也有很多健身的人們。可是最引起我關注的還是幾個小孩子們,有一個大約一歲的孩子,坐在小電動汽車上在廣場上轉圈圈,像是有家長在操作着,車後邊跟着好幾個大點的孩子們,手裡拿着各種式樣的“槍”,動作很像是在“沖鋒”的姿勢,“槍”中發出“嘟嘟嘟”的聲響,孩子們的口中也是“念念有詞”:什麼“沖啊”“殺啊”的。坐在車上的小孩子,不時的回頭張望着,有點吃驚或者是驚奇的眼神。孩子們玩的天真可愛,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調皮開心。看到孩子們玩的可愛而有趣的樣子,看到孩子們玩的認真又開心的神态,也不由讓我自己想起了童年生活中有趣的事。
我的童年生活,也和家鄉其他的夥伴們一樣,是在老家度過的。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的農村老家,人們的生活處于基本溫飽型的狀态,經濟狀況差,生産條件落後,家鄉那時候也沒有電,照明靠的煤油燈,外面世界信息的獲取,主要是每家每戶的小喇叭和生産隊的集中學習,内容主要是“兩報一刋”(《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志)刋登的文章,另外就是公社或者是大隊來人傳達的有關會議精神等。那時候的文化生活也很貧乏,主要是每年春節大隊排演些節目演出,或者是生産隊裡鬧鬧社火,大人們玩玩牛九牌什麼的,有時一月或者是一季度能看幾場電影,那就好“奢侈”的娛樂活動了。至于我們這些不安分孩子們,就隻有到處去野,自尋快樂,或者是大人們教些小遊戲等。比如說:捉狗娃,捉迷藏等。
那時候我們隊上上學的,或者是沒上學的,大大小小有二三十個孩子們呢,就是上學的孩子們,去上學時,自己背着書包“上學堂”,放學後排着隊唱着“革命歌曲”自己回家,也不用家長接送,到家後也沒有什麼家庭作業,除了下午幫大人們幹點力所能及的小活,再也沒有什麼事幹,特别是晚飯後,就更是閑的無聊。就大夥串到一起,玩些小遊戲取取樂。那時候的我們主要玩的就是:藏道道(捉迷藏),扛墩墩,滾鐵環,叼狗娃,踢毽子,跳方方,轉城,丢手巾等,有時候還學着電影上的内容玩玩“打仗”的遊戲,冬天最有意思的就是燎芨芨墩(燒芨芨草)。不論玩什麼遊戲,最大的孩子就是理所當然的組織者,大家也都很有集體觀念,也都能也“服從命令聽指揮”,玩什麼遊戲也很有秩序,玩的開心快樂。比如說像“組織打仗”的遊戲吧,雙方陣營劃分的分分明明,界限弄的清清楚楚,各自的“機槍手”,“投彈手”,“司号員”,旗手,“敢死隊”等,都分工明确,各負其責,嚴陣以待,安排的井井有條。“戰鬥開始”,“司号員”的司号聲“,槍炮聲”,“坦克”的轟鳴聲,“戰士的”的“繳槍不殺”聲,勝利的歡呼聲,交織在一起,響成一片,整個的一個“戰場”上,“硝煙彌漫”,塵土飛揚,軍旗飄飄,還真的是有那麼一點點味兒呢。開心快樂是肯定的了。
再比如說這藏道道(捉迷藏)吧,大冬天的,我們這些孩子們,本就穿的是不厚不新的棉衣,也不怕冷,可往往是玩的大汗淋漓,這藏道道吧,重點突出的就是個一定要“藏的好”,與一定要“找得到”,你說這藏的人吧,總是想的藏的越妙越好,不管是它牆拐角還是破牆頭,不管它是舊圈棚還破炕洞裡,不管是舊井坑還是破羊圈裡,都是藏身的好地方,往往是弄的灰頭土臉的,個别的時候吧,有時藏的實在太好了,别人又找不到你,時間久了索性就不找你了,别人找不到你又不找你了,可你的嗑睡卻來了,不知不覺中自己倒是睡着了,往往是害的大人們黑天半夜的找你。再說這找人的吧,個别的時候也有找不到藏的人,甚是翻遍老鼠窟窿也找不到藏的太好的人,天晚了夜深了,也嗑睡了,隻好回去睡覺了。藏道道快樂也很開心,不論那方勝了,都是很有勝利者的感覺。當然,在一般情況下,玩這種遊戲就是玩的個野勁,玩的個瘋勁,都是玩的個開心快樂,大多夥伴們也都能做到來時精神抖擻,去時開心滿意。絕不是來的時候張牙舞爪,“磨掌擦挙”的,去的時候連滾帶爬的,“狼狽不堪”的,明天還是好朋友,好玩伴,好同學!都是小孩子家家的,沒那麼多心眼的。
說起小時候在老家的童年生活,玩的土遊戲其實也很多的,但有些玩具也不是那麼好弄來的。比如說我們小時候滾的鐵環吧,其實那個鐵環就是木大車上的車箍,天長日久木大車壞了,或者是更換了車箍後,才能得到那個東西,這個東西也不會是人人有份的,就看是誰的運氣好了。能得到和這個差不多的鐵環,那就是家家戶戶有的木制的圓水桶了,有條件的人家,有了鐵皮水桶後,木制的那種又沉又不好使的木水桶就不用了,木桶不用了,那桶箍也就閑了,每個木桶有三道鐵箍,這樣,那家的孩子們也就有了一個個的鐵環了,有了這機會,别提有多麼的高興了。
老家的冬天很冷,風幹物燥,天寒地凍,滴水成冰。每當到了冬季,特别是到了冬天的晚上,就是我們這些“野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了,因為又可以燎芨芨墩取樂了。燎芨芨墩,其實也是大人們默許的事兒,隻是多次的叮咛孩子們多注意自身的安全,牛院子和莊子附近不能燎芨芨草,牛院子和莊上的安全非常重要特别要注意。其實默許孩子們燎芨芨墩,還有一層原因,是因為燎芨芨墩對來年的芨芨草生長有好處。今年冬天燒過的芨芨草,明年發芽後會生長的更加旺盛,長出的芨芨草也會更細,使用起來(編制筐子背鬥及搓繩等)更好。所以生産隊在安頓孩子們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在冬天會默許孩子們燎芨芨墩。
燎芨芨墩,也是我們這些孩子們最高興最快樂的事了。那時候生産隊的地埂上,差不多都長着芨芨草,這就給我們這些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冬天的快樂“遊戲”的地方。每天的晚飯後,我們這些孩子們都不約而同的,來到了計劃好的地方,也就是生産隊的張家場廣或者是李家大田的地埂上,開始了這個晚上的“遊戲”。随着第一個芨芨草的點火,大家開始積極行動,邊走邊給其他的芨芨草點火,也随時收集沒有燒盡的芨芨草,紮成火把點燃後,了也方便給其他的芨芨草點火。一路點火一路收集沒着敗的芨芨草,繼續點火,芨芨草點燃的越來越多,火焰越來越旺,忽閃忽閃的火焰也甚是好看,我們叫它們是“美麗的鬼火”。夥伴們的喊叫聲,嬉笑聲,歡呼聲,打鬧聲,響徹家鄉的夜空,響徹老家的大地。也更是甜在我們這些孩子們的心裡。
童年時的老家,沒有電,沒有電視電腦與手機,也沒有什麼好玩的,或者是好的娛樂活動,雖然說生活是困難溫飽型的,但童年時的我們,也是快樂的,在在有限的空間裡也總能找到适合我們的遊戲,給我們兒時的生活,帶來一些樂趣與快樂。
童年的時候的家庭生活雖然說清貧與困難的,可也是充滿希望與快樂的。時代進步也好,社會的發也罷,經濟的改善也好,發展的路上,總是循序漸進的,有時候甚至是波浪式發展的,不會沒有坎坷不平與困難艱辛,也不會永遠是一帆風順的。社會發展到那個階段性,就會有那個階段的艱難與快樂,我想快樂應該是永遠比困難多。在那個階段的人,就有那個階段對快樂的理解與體驗,不忘過去,記住鄉愁,珍惜當下,快樂生活,展望未來,知足常樂,才是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東西。
《童趣》勾起了我的記憶與童年趣事,童年的記憶總感覺是美好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