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代農具的做法

古代農具的做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6 13:41:27

今年80歲的姜承明住在保定市蓮池區财信小區。

在姜承明家南側卧室的陽台有一個操作台,上面擺滿了各種“迷你”小農具,大部分隻有巴掌大小。“這是石磨,北方磨糧食用的;那個就是我們南方用得比較多的水碾米,也是可以給糧食脫皮去皮的老物件……”姜承明說,這兩件是他今年花費近半年時間新做出來的,之前還陸續打造了南方水車、紡車、風車、推車、水磨、耙、犁、水桶等14件微縮農耕老物件。

古代農具的做法(古時生活是這樣的)1

這幾件微縮老物件裡面,微縮比例并不一樣。“微縮比例最小的是這兩個水車了,因為它尺寸最大;微縮比例最大的估計就是這個水桶了,畢竟它的尺寸相對較小。”拿今年做的石磨來說,為了精确制作,姜承明專門跑了趟郊區,可郊區現在這種東西也少了,後來他湊巧去冉莊看到實物,“我就蹲那兒看了半天,又是測量又是畫圖,弄得不少遊客圍着我不知道要幹啥。”

街面上但凡修路、修橋,姜承明都會趁着遛彎的時候撿上幾塊廢舊石塊、石闆回家做各種“碾子”。除了石材以外,這些過去農村常見的老物件,幾乎都是用非洲紫檀木打造的,而之所以“大費周章”,跟他這輩人的經曆有關。

退休後無所适從

想給子孫留點“鄉愁”

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市的姜承明,小時候生活在農村,放學之後經常幹農活。初中畢業後的四年時間裡,他專心在家務農。“那時村裡種水稻、小麥、玉米,還種馬鈴薯、西紅柿,每天幹農活非常累。”姜承明回憶道。

22歲那年,姜承明參軍到了保定,在部隊一幹就是30年,修了半輩子飛機的他退休後,又忙着照顧孫輩。等到兩個孫輩長大,閑下來之後的姜承明突然感覺無所适從,“再這麼閑下來可不行,得找點有意義的事情。”

一次偶然機會,姜承明注意到,随着時代進步,老式農具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于是萌生了還原老式農具的想法。帶着對過往的回憶,看到電視上南方農村使用的水車讓姜承明有了靈感。“魯迅先生不是有篇文章叫《為了忘卻的記念》嗎,我也得弄點什麼,給子孫留點‘鄉愁’,留點念想,留點紀念。”姜承明說。

去博物館看推車

步行1.7公裡買木材

“盡管你感覺到記憶裡這些要制作的老物件很真實、很清楚,但是制作的時候往往要考慮到其中的很多細節,有些物件内部的結構你也得完全明白,這就為制作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為了打造逼真的農耕老物件,姜承明沒少吃苦。

在制作水車時,因為水車的運轉動力部分具體是怎麼工作的,每個零件是以什麼方式、什麼方向安裝的,姜承明已經記不清楚了。靠電視紀錄片、與老鄉了解,不斷修正,最終草圖變成了詳細的結構圖紙。“我所做的模型不僅僅是外觀看着一樣,内部結構和功能也和實物一樣。就拿我做的這個水車來說,其實就是實物的縮小版,要做到這齒輪真的能夠轉起來,‘麻雀雖小,五髒俱全’”。說到制作細節,姜承明很是自豪。

如是這般的經曆,姜承明還有很多:去博物館看小推車,步行1.7公裡去市場購買非洲紫檀木……“困難還是很多的,歲數大了,電動工具用不順手,用的還是老式的鋸、锉等工具。尤其在石闆上拓形,稍有不慎就容易把石闆刻壞了,所以我每次制作都是萬分小心。但即使再細心,也總有返工的時候,光石碾就做壞了五六個。”據《燕趙老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