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範成大是哪個時期的人

範成大是哪個時期的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6 15:35:39

範成大是哪個時期的人(揭開範成大的神秘面紗)1

範成大與興安的故事

範成大(1126——1193年)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吳郡人,南宋詩人。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1171年知靜江府兼廣南西道經略安撫使。在他離開桂林往成都任職的中途用了半年的時間,“道中無事時,念昔遊,因追記其登臨之處,與風物土宜,凡方志所未載者,萃為一書。”名曰《桂海虞衡志》。

範成大是哪個時期的人(揭開範成大的神秘面紗)2

圖 乳洞岩下洞“噴雷”

範成大與興安的岩

範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一共分了13個門類進行記載,而首當其沖的是《志岩洞》。開篇評論:“桂山之奇,宜天下第一。”其中對桂林城區的19處山峰與岩洞進行了記載,後面又提到了城外的興安、陽朔、容州、天融州的幾處勝迹。并且對興安乳洞岩進行了評價:“興安石乳洞最勝。餘罷郡時過之,上中下宜三洞。此三洞與栖霞相甲乙,他洞不及也。”

範成大說他從桂林離職後到過這裡,乳洞岩有上、中、下三個洞,這三個洞與桂林的栖霞洞“相甲乙”,也就是說,與當時名冠天下的栖霞洞(今稱“七星岩”)不相上下。

查清代《興安縣志》記載:“乳洞,在縣西南十裡。有上中下三洞。下洞軒敞虛明,有泉沿石壁流出,窈然深黑,哇激有聲,水上有龍田,溝勝如鑿,每棱中常滿貯,水未嘗竭,洞外有磐石登山。至中洞,雲氣常霏,衣袂清冷,内有石柱、石室、石床。自中洞左,盤至上洞,入門卻下十步至平處秉炬入。石乳玲珑,有五色石橫亘其上,如飛霞。有淺水揭厲可行山中。亦多石果。宋李邦彥名其下洞曰“噴雷”,中曰“駐雲”,上曰“飛霞”。”

乳洞岩洞口前小溪之上,飛架二橋,其中一橋有李邦彥所書“玉溪橋”三字,可惜碑刻今已不存。洞壁間有曆代石刻甚多,唐代廣州刺史盧貞、越州刺史元晦題記,張孝祥題寫的“上清三洞”等文人墨客留下的摩崖石刻尚存幾十處之多。日本學者戶崎哲彥曾對乳洞岩進行過詳細的調查,他在2014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唐代嶺南文學與石刻考》中,用了“廣西興安縣乳洞岩石刻的特點及其分類”一文,列出這裡唐代的題刻有6處,并評價:“唐代摩崖石刻,從數量上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全國第一。”之後,我們又在上洞新發現了一處唐代石刻,使得乳洞岩的唐代石刻增至7處。乳洞岩洞奇、水清、橋巧,從而引來如同範成大這樣達官貴人題名留詩和摩崖石刻,也有徐霞客那樣行走天下的遊記,以及成為建廟傳佛的寶地。

範成大是哪個時期的人(揭開範成大的神秘面紗)3

(張孝祥題寫的“上清三洞”)

話說1175年,範成大離任桂林遠赴成都。4年的時間,他已經與同僚們結下了深深的友情。不少的人将他送到北城外,另有故人17人則同車同路的與他來到了興安,來到了乳洞,他們在此同遊,并在中洞留下了題刻。

範成大是哪個時期的人(揭開範成大的神秘面紗)4

圖 範成大等18人題名摩崖石刻

另外,範成大留題一首,可惜現今已經不存,好在古代文獻中有記載如下:

興安乳洞,有上中下三岩,妙絕南州,率同僚餞

山水敦夙好,煙霞痼奇懷。

向聞乳洞勝,出嶺更徘徊。

雪林缟萬李,東風知我來。

華裾繡高原,故人紛後陪。

系馬玉溪橋,嵌根豁崔嵬。

蕩蕩碧瑤宮,冰泉漱牆隈。

芝田溉石液,深畦龍所開。

丐我一掬悭,沫此炎州埃。

仍呼輪袍舞,醉倒瑞露杯。

但恐驚山靈,腰鼓轟春雷。

薪翁雜饷婦,圜視歡以咍。

茲岩何時鑿,閱世幾劫灰?

始有此客狂,後會真悠哉。

南遊冠平生,已去首猶回。

歲月可無紀,三洞俱靡崖。

會有好事者,摩挲讀蒼苔。

範成大的乳洞詩說“向聞乳洞勝”,早就聽過乳洞的勝名了。所以,在他的著作《桂海虞衡志》評價:“興安石乳洞最勝。餘罷郡時過之,上中下宜三洞。此三洞與栖霞相甲乙,他洞不及也。”此時的他想到的是“出嶺更徘徊”,這裡所指的“嶺”并非興安縣的一道土嶺,而是指五嶺。與他同時期的周去非寫了一部《嶺外代答》,可知當時是将廣西都列入到“嶺外”範圍。當時的興安縣,是五嶺與嶺南的分界,也是廣南西道(廣西)與中原的交界。出了嶺南,恐怕範成大的思想還會徘徊在嶺南,還會思念那與嶺南之别。這時的他們遊山, 他們玩水,他們暢飲,他們起舞,範成大則将這嶺南的4年視為平生最難得地南遊,是值得回首的過去。

範成大是哪個時期的人(揭開範成大的神秘面紗)5

圖 乳洞岩前的古橋、古廟

範成大與興安的酒

範成大在他乳洞詩有“仍呼輪袍舞,醉倒瑞露杯”的詩句,可以想像得出,當時在乳洞岩内,一大幫人在揮動着袖袍,踏歌起舞,醉飲瑞露。

說到瑞露,範成大在他的《桂海虞衡志》中記到:“廣右(廣西)無酒禁,公私皆美釀。”不知道是因為當時廣西是豐衣足食還是因為廣西具有飲酒的傳統,朝廷對廣西沒有禁酒的規定。公廚、私家都有珍藏多年的老酒。“諸處道旁率沽白酒,在靜江(桂林)尤盛。”其中以靜江府安撫司的公廚酒“瑞露”為最好,同時期的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表述:“得其宮中酒号“金蘭”者,乃大佳。燕西有金蘭山,涉及其泉以釀。及盡酒之妙,聲震湖廣。則雖“金蘭”之勝,未必能颉颃也。”那怕是宮中的名酒也未必可以跟瑞露分出高下。

瑞露酒好名聲大,古代的名人騷客有詩為證。宋·蘇轼《小圃五詠·地黃》:“融為寒食饧,咽作瑞露珍。”陸遊《謝郭希呂送石洞酒》:“瑞露頗疑名太過,橐泉猶恨韻差低。”自注:“瑞露桂杯酒,得名甚盛。”

講“瑞露酒”,可能有些人不是很清楚,講白了,就是現在的“三花酒”。範成大說它“風味蘊藉,似備道全美之君子,聲震湖廣。”很多人會問同一個問題,那就是桂林三花酒,除了桂花還有其他的那兩種花?其實,桂林三花酒中根本就沒有桂花,更談不上其他的什麼花。那麼桂林三花酒為什麼會出現“三花”二字呢?首先,我們要對中國文字中這個“三”說起,三字在中國文字中既是一個實際的數字,又是一個概數。比如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就不一定是隻有三個人,多數情況下指的是衆人。“三思而後行”,不是隻想三次而後行,而是多思的意思。再說“花”,桂林的米酒以前分為三個檔次,一檔是低度酒,興安叫“水古沖”;一檔是50度以上的酒叫“三花酒”;在“三花酒”與“水古沖”之間的酒叫“雙料酒”。這三檔酒除了酒度不同,口感不同外,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将酒搖動後,“水古沖”沒有什麼酒花,“雙料酒”有一些酒花,“三花酒”則大不相同,不管是将酒從酒瓶倒到大碗還是小酒杯之中,都會出現細小而晶瑩如露珠一樣的酒泡,酒度越高則酒花越多,酒味越香。因此,桂林三花與衆酒不同的多出了個“品”味,在你喝酒之前就可以讓人在杯中、在酒中,欣賞到那象征吉祥之露的酒花,未入腹中先胞眼福。

範成大是哪個時期的人(揭開範成大的神秘面紗)6

圖 華江瑤族至今還保留着歡迎客人的“進寨酒”

講到瑞露酒,除了我們聽習慣了的“三花酒“,還有範成大在《桂海虞衡志》提到的“老酒”。範成大在《食罷書字》一詩的自注中寫到:“老酒,數年酒,南人珍之。”在詩中的“扶頭老酒中”,一句還可以得出,範成大是經常喝這種酒的。

話又回到乳洞岩的範成大,當他與友人在那“與栖霞相甲乙”的勝地乳洞岩“仍呼輪袍舞”;然後,醉倒與宮廷美酒“金蘭”未必能颉颃的瑞露酒,可謂人生之難得。

範成大與興安的茶

《桂海虞衡志》中記載:“廣西經略使所領二十五郡。其外則西南諸蠻,蠻之區落不可殚記。姑記其聲問相接,帥司常有事于其地者數種:曰瑤,曰蠻,曰黎,曰蜒,通謂之蠻。

瑤,本五溪盤瓠之後。其壤接廣右者,靜江之興安、義甯古縣……”從而得知,宋代的興安等地有不少被稱作蠻的瑤族,興安與義甯則是瑤民居住的中心,這些瑤民制作的茶就叫作“蠻茶”。說到蠻茶,實際也就是指大山裡的茶。宋代廣西年産茶葉數量已經有不少,據《宋會要輯稿》記載:“茶額,廣西南西路(廣西),靜江府臨桂、臨川、興安、義甯、永福、古修仁、荔浦,四萬八千一百二十三斤。”廣西的茶葉不僅數量多,還得到廣泛的認同。清代雍正年間的《廣西通志》中記載:“茶,各州縣出,而臨桂之劉仙岩、興安之六峒、全州之清湘,特佳。”清代光緒年間王錫祺在他的《小方壺與地叢鈔》一書中進一步講到:“廣西,如臨桂之劉仙岩、全州之清湘皆出茶,而最佳者興安之六峒。可消食,與雲南之普洱仿佛,味、色、香均佳,粵西人嗜頗笃。”

在這些被稱作蠻的瑤族居住區,山高水清空氣好,如此的地理環境生産出非常優質的茶葉。在興安縣境内的越城嶺下,盛産“六洞茶”。《興安縣志》記載:“六洞茶産于華江鄉。其中黃臘嶺所産茶葉相傳在清代曾作貢茶。貢茶的特點:葉子久煮不爛,茶水一周不馊、水色金絲黃而透明。”

說到貢茶,在興安縣華江瑤族鄉的千家寺曾有一塊乾隆年間的古碑,上面記載“六峒千多餘人家……票取貢茶一千七百斤”數量已是不少。清代道光年間六峒人龔錫紳的《聽之草堂詩集》中有組唱和詩,其中寫到:“人在深山太古家,嫏嬛福地擁高牙。詩情熱極須消渴,領取清風漫煮茶。”詩注:先生家六峒,山秀水清,代有文人,風緻不減桃源也。兼産名茶,曾入貢。

傳統的興安人對茶的食用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解渴、待客之用的“清茶”。每天早上用泉水或者井水與茶葉煮開後盛入茶罐,以備口渴時喝。有客人進入家中,首先就會倒茶水待客。另一種就是前面詩中“領取清風漫煮茶”提到的“煮茶”。煮茶的制作是在鍋中放入茶葉,加進油、鹽、生姜等稍稍炒一下後加水煮。待茶水煮開,将事先炒好的米花、花生以及切好的蔥花等放入碗中,再加進茶水就可以食用了。一些地方的碗中還會添加脆苞谷、紅薯等,根據各人所喜自行調配。煮茶味美好吃,不但可以充饑驅寒,還可以用于接待客人。以前,家中來客,主人家上茶後,有隻給一根筷子的習慣,寓意為“你到我家作客,沒有什麼好吃的待你,煮杯茶也沒有幾顆花生可夾。”一碗煮茶、一根筷子,包含出主人的謙虛美德,亦是中華優秀傳統在茶文化中的具體體現。

從範成大在《食罷書字》詩中的“扪腹蠻茶快,扶頭老酒中”可以看出,當時的茶已經不是僅僅局限有山區的瑤民使用,就連範成大這樣的官宦也是作為美食加以享用。而且他那吃飽喝足後扪腹扶頭怡然自得的樣子,活生生的展現在我們面前。

結尾

通過範成大《桂海虞衡志》及詩中的記載,加上在乳洞岩留下的摩崖石刻得知:廣西興安縣在宋代就有優質的美酒和可口的煮茶。直到前些年,興安的一些山寨還是家家會釀酒、戶戶能制茶。乳洞岩是一處可與桂林栖霞洞“相甲乙”的勝地,在這裡共醉與宮廷美酒未必能比上下的老酒,吃幾杯地方特色的煮茶,“扪腹蠻茶快,扶頭老酒中”是何等的美哉。

範成大是哪個時期的人(揭開範成大的神秘面紗)7

圖 《聽之草堂詩集》書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