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祐二年,年僅二十一歲的蘇轼與弟弟蘇轍同科進士及第,以其卓荦不群的才華而名震京師,深受文壇領袖歐陽修的賞識,然而,就在此時,其母程氏病故,蘇轼立即與父親、弟弟回鄉奔喪,并在家守喪兩年。
熙甯二年,宋神宗以王安石為參知政事,開始變法,盡管蘇轼主張革新政治,卻力主漸進,堅決反對王安石的變法,因而引起新黨的不滿。
元豐二年,新黨中的投機政客以“謗讪新政”的罪名将他逮捕,企圖将他置于死地。
神宗死後,哲宗嗣位,高太後控制朝政,以反對變法的司馬光為相,蘇轼也被起用,先後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诰,官至禮部尚書。舊黨盡廢新法,蘇轼則有所保留,主張兼用所長,這又引起舊黨的不滿,他隻好一再要求出任地方官。
高太後去世後,哲宗親政,早已變質的新黨重新得勢,蘇轼連連遭到打擊,先後被貶到惠州、儋州,成為被放逐到天涯的孤臣。
直到元符三年,他才受命由儋州渡海北返,次年便離開了人世,享年六十五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