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是一種常見樂器,但是喜歡古詩詞的朋友會發現,很多古詩詞中不是稱“箫”,而是稱“鳳箫”,比如,我們熟知的辛棄疾的詞《青玉案·元夕》裡寫道:“鳳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像這樣稱“鳳箫”的古詩詞比比皆是。如:唐代詩人李頻《古意》:“鳳箫抛舊曲,鸾鏡懶新妝。”宋代元好問《畫堂春》:“一翦玉梅花小,九霞瓊醴杯濃,鳳箫千載莫匆匆,且醉壺中。”
那麼,古詩人的“鳳箫”是我們今天常見的豎吹洞箫嗎?非也。古代的“箫”其實一般是指排箫,也就是幾根管子排在一起。《說文解字》裡說:“箫,參差管樂也,象鳳之翼。”翻譯成白話就是,“箫,是長短不一的管子排成的樂器,形象像鳳凰的翅膀。”
關于“鳳箫”,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漢代劉向在《列仙傳·卷上·蕭史》中記載:“蕭史善吹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鳳樓。教弄玉吹箫,感鳳來集。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夫婦同仙去。” 你看,秦穆公的女兒弄玉,她吹箫引鳳,後随鳳凰而飛仙而去。
所以,依我看,古詩人寫詩時喜歡用“鳳箫”,一是因為古時的排箫形象上與鳳凰的翅膀相似,二是與弄玉與蕭史的美好愛情相關。古人是浪漫的,著一“鳳”字,平添幾多聯想,詩意濃郁,令人浮想聯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