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上海官方垃圾分類

上海官方垃圾分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6 09:09:10

過去的365天裡,垃圾分類這項新時尚風靡全城。

在他律、自律的推動下,上海居民自覺正确參與垃圾分類投放率已超過95%,生活垃圾實現了“三增一減”的目标。

今年6月上半月,上海可回收物回收量6813.69噸/日,同比增長71.09%;有害垃圾分出量3.3噸/日,同比增長11.2倍;濕垃圾分出量9632.13噸/日,同比增長38.52%;幹垃圾變“輕”了,處置量15518.24噸/日,同比下降19.75%。

上海官方垃圾分類(上海全城生活垃圾分類一周年)1

上海官方垃圾分類(上海全城生活垃圾分類一周年)2

制圖:陳玺撼 數據來源:上海市綠化市容局

踐行新時尚的同時,居民也被新時尚改變:身邊環境更美好了,生活更健康了,獲得感更豐富了。

然而,垃圾分類涉及生活理念的轉變、生活習慣的養成,并不斷對城市基層治理能力提出挑戰,不可能一蹴而就。

讓新時尚徹底融入這座國際化大都市,還沒到能松口氣的時候,仍須攻堅克難、持之以恒。

鞏固成效:志願者“加減法”

戴上手套,弄破袋子,當着居民的面,把剩飯剩菜和餐巾紙分開……這樣的“言傳身教”,年近古稀的志願者楊廟貞本以為要堅持好幾周,然而去年7月1日才開始推行垃圾分類的世華佳苑小區卻讓她倍感欣慰。不到一周,來扔垃圾的居民基本都能自覺分類了。

去年,上海構建了市、區、街鎮三級共3萬人的垃圾分類志願者體系,38萬人次參與了垃圾分類志願服務,在他們的指導和監督下,垃圾分類取得顯著進步。

上海官方垃圾分類(上海全城生活垃圾分類一周年)3

然而,部分小區因為志願者平均年齡較高、環境條件艱苦、志願服務時間與作息沖突等原因,開始“縮水”。一些居民剛“熱”起來,突然發現帶頭人消失了、亂扔情況死灰複燃,就沒了幹勁。

堅持做“加減法”,上海垃圾分類志願者的隊伍就不怕縮水。

彙園居委黨支部書記鄭剛表示,小區可以通過區域化黨建平台,向周邊共建單位“借人”,這是“加法”。

在徐家彙花園小區,如果隻靠老一批志願者,每三四天就要輪到一次值班,強度大,而且與許多人作息沖突。有了上海市建科院、中國銀行、上海銀行等單位的外援後,不僅拉低了小區志願者的平均年齡,降低了志願服務的強度,也帶來了歡聲笑語與活力。

智能化、信息化手段的介入,對垃圾箱房進行科技賦能,可以減輕對志願者的依賴,則是做“減法”。

徐家彙花園小區的垃圾箱房上,兩扇濕垃圾投放窗口藏有隐蔽攝像頭,窗口關閉時對着前方的空地,開啟時對着濕垃圾桶。一旦有錯過投放時間的居民将未分類的垃圾丢在垃圾箱房前,又或者在規定投放時間内沒做好分類,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視頻追溯到個人。

上海官方垃圾分類(上海全城生活垃圾分類一周年)4

不少小區通過綁定垃圾卡和門卡,又或者發放綠色賬戶二維碼等形式,對所有居民投放垃圾的行為進行智能化管理

上海官方垃圾分類(上海全城生活垃圾分類一周年)5

“加減法”雙管齊下後,小區的志願者壓力驟降,垃圾分類投放準确率從5%提高到了98%以上。

方便投放:堅持因地制宜

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垃圾,是為了将有限的志願者有效配置到指定點位上,在限定的投放時間内對扔垃圾者給予更高效的指導和監督。

經過一年實踐,許多居民慢慢接受、認同定時定點,因為“垃圾不落地”帶來了最直觀的好處——人居環境更上一層樓。不過,依然有不少小區在推行定時定點上“一刀切”,不夠人性化。

比如,“定時定點”實施導則建議,每300戶至500戶居民設置一個“定時定點”投放點。有些小區不顧實際情況,直接将總戶數除以500,便是投放點的數量。

又比如,主管部門建議“定時定點投放點開放時長每日宜設置為3小時至4小時,并選取居民投放垃圾的高峰時間段(一般為上午及傍晚兩個時間段)”,有小區就“照葫蘆畫瓢”,未征求居民意見,擅自劃定了上午及傍晚各兩小時的投放時間。

未來,上海推行定時定點,應當繼續堅持循序漸進、因地制宜。

讓大家心悅誠服地接受,城上城居委會書記季雲覺得要換位思考,“讓不方便的事情盡量方便”。

1分15秒,這是精文城市家園小區23号樓到5号投放點位的步行時間,也是這個小區撤桶并點後扔垃圾最遠的一段路。對于這段路,季雲掐着秒表慢悠悠地走了十幾次,底氣十足。遇到抱怨“不方便”的居民,她一句“我一直走,最長1分多鐘”,總能迎刃而解。

扔垃圾之路是否符合多數居民的生活動線也很關鍵。精文城市家園撤桶并點前,23幢居民樓底連接車庫的進出口各設有一組幹濕垃圾桶;撤桶并點後,隻設了5個投放點位,但抱怨的居民隻有極少數。因為這些點位都卡在了進出小區的必經之路上,無論是下樓買菜、接送小孩,還是到車庫取車出門,都會經過。

上海官方垃圾分類(上海全城生活垃圾分類一周年)6

緊鄰小區出口的集中投放點,行人和車輛必經之地

田林十二村和普善新苑,分别通過設置“誤時投放點”或“錯時不激勵”等措施,解決了定時“衆口難調”的問題。

為老人服務的鐘點工和上夜班的居民沒法趕上固定投放時間,田林十二村物業允許他們在分好類的前提下,将垃圾袋擺放在垃圾箱房一側的“誤時投放點”,由保潔員在可投放時段“補投”。

普善新苑則采取“定點不定時”,固定投放時間外,隻要做好分類也可以投放,但拿不到綠色賬戶積分激勵。居委會和物業還增派志願者或保潔員,時不時地巡檢,确保大家都守信。

上海官方垃圾分類(上海全城生活垃圾分類一周年)7

一些小區雖然“定點不定時”,但在固定投放時間以外,要擡起垃圾箱蓋子還是有點吃力的,想“省力”先得守時

末端處置:全力追趕源頭

因為分類細緻、純度高、質量有保障,分出的垃圾得到了更高效的資源化利用,截至今年5月,上海生活垃圾資源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浦東黎明濕垃圾廠為例,濕垃圾産沼量從50立方米/噸提升到80立方米/噸,産沼發電量達到140千瓦時/噸以上。

比如泡沫塑料,在浦錦街道的兩網融合中轉站,經過冷壓處理,密度是原來的40倍,長途運輸性價比提高了幾十倍。在下遊的處置企業内,它們進一步蛻變,加工成聚苯乙烯等顆粒。這些顆粒經過加工和組裝,能變成各種精美的裝飾品。

上海官方垃圾分類(上海全城生活垃圾分類一周年)8

又比如,承載楊浦區可回收物回收服務的愛回收公司,與“天堂傘”合作,每5個塑料瓶做的環保面料,可用來生産1把再生傘。塑料還可以變成環保購物袋,與文創品牌合作,成為“一袋難求”的緊俏商品。

上海官方垃圾分類(上海全城生活垃圾分類一周年)9

但和國外發達城市相比,35%的資源回收利用率仍有很大進步空間,除了源頭分類水平要進一步提高,末端處置能力也要配合跟上。

面對成績,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局長鄧建平坦言,上海垃圾分類工作依然存在不足,比如目前濕垃圾處置能力還存在缺口。

今年,上海計劃新增濕垃圾集中處置能力1450噸/日,濕垃圾就地處理能力500噸/日,濕垃圾處理總能力将達到7000噸/日,但對比今年5月和6月不低于9600噸/日的濕垃圾分出量,現階段還做不到濕垃圾的完全資源化處置。

上海官方垃圾分類(上海全城生活垃圾分類一周年)10

黎明生态有機物質處理廠二期的集裝箱式發電機組,該項目預計今年7月底可投料運行

另一方面,受限于場地、運輸成本、環保要求等因素,上海可回收物資源化利用的出路仍不穩定,尤其是玻璃、舊衣物等低價值可回收物。

去年,位于寶山區江楊北路的裝修垃圾資源化處置項目投入試運營,其設計處置能力30萬噸/年,經過處置的裝修垃圾,85%以上可變廢為寶。然而,受限于用地,項目占地包括原料、産品存儲區在内僅26畝,運營方隻得将複雜的處置工藝“疊”起來,高度集中在全封閉廠房中。

“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類似項目要落地相當難。”北京建工資源循環利用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樊建斌表示,除了項目落地難,還有産品應用标準匮乏的難題,導緻建築裝修垃圾資源化利用産品難以打開銷路。如果參考國外經驗,明确工程中資源化利用産品的使用比例,并納入監理範圍,項目就可能迎來“春天”。

上海官方垃圾分類(上海全城生活垃圾分類一周年)11

盡管難度不小,但生活垃圾末端處置能力正在全力追趕表現出色的源頭,根據上海發布的《關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的實施方案》,到2020年底,上海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要達到3.28萬噸/日以上。

今年,上海想好了濕垃圾和可回收物的“出路”:将結合土壤污染治理和化肥減量工作,研究制定濕垃圾利用産品推廣政策;督促各區制定實施低價值可回收物回收補貼政策,提高回收利用率。

欄目主編:張奕 題圖來源:海沙爾 攝

文中圖片:海沙爾、孟雨涵、陳玺撼 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